『讓步與分享』(哲理-28)
(Concession & Share)
徑路窄處讓一步與人行
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嚐
禮讓是一種美德,有人在窄路、電梯前、小巷內、小吊橋上等,相逢前相互禮讓是一種禮貌。台灣人首次來美,不忘台灣人禮讓美德,在電梯口争執要客人先進電梯時窮嚷:“You first!” 老美聽不懂,也莫明奇妙。因美國人並無把「誰先誰後」講明之必要和習慣,若真要講出『你先』,英文之正確表達法是『After you』! 而非“You
first!” 。
《賞析》:
美國大西雅圖區是極重視林木保護的城市,在許多住宅後面闢有細長小徑(trail) 供居民散步之用,當地人叫它 “Green Belts”(綠帶區) 。晨間或飯後常有人散步其中,有些小徑寬度僅一人或兩人寬。有時交會時會偶有『摩肩擦撞』之尷尬。故先到者常暫退一邊,禮讓對方先行,受禮讓者通常低聲說一句「Thank you」,或以微笑smile回報,真是『讓者大方,受者歡愉』。但筆者返台在公園小徑散步禮讓時,卻發現有些受禮讓者,竟『毫無表情』地『接受』,也許他們認為這是禮所當然? 不過台語的『借過』是很傳神的,也表現出台灣人的『謙遜』風度。
有時讓路未必在小徑上,當開車到双方向(all
way)或三方向(three way) 路口時,若無交通號誌,但有Stop
Sign(停車再開) 設置,則須依『先到先行』之規則。美國交通規則規定,Stop
Sign未停須罰至少$98美元。台灣恐無相對嚴格之規定或徹底的實施。而且偶遇到交通號誌故障時,美國駕駛人仍遵行『先到先行』之規則。在台灣恐怕則依『誰的車子較粗、較大』來決定先行權?!(通常砂石重型車優先?)
例如1960年代台北永和市(舊名中和鄉) 大拜拜,許多台北人應邀去吃拜拜,當時中和吊橋是連接台北市水源地及公館等地的重要通道之一,但因吊橋年久失修,交通缺少管制,許多人擠上吊橋,互不相讓,行人、脚踏車、機車等在橋上進退不得,吊橋因負荷過重而斷裂塌陷,導致赴宴客中有不少人落入溪中的不幸……….。
第二句「滋味濃」應非指「口味重」,而是指享受美食,套句現代人語言應指『吃香喝辣』,生活富裕。故本句強調,有福享受美食者,或享有榮華富貴者要有分享之度量。分享並非一定要施捨,而是一種「體諒」。
本文上下兩句,徑路對滋味、窄對濃、讓一步對減三分、與人行對讓人嚐。語言通俗、易懂,但其哲理很深,瞭解容易,實行卻困難。
《英譯》:
At a narrow trail, we should give way to another fellow
pedestrian.
While eating very delicious meal, why not give a little away to
someone else to taste?
《日譯》:
狭い道では、別の仲間の歩行者に道を譲るべきです。
非常においしい食事を食べながら、他の誰かに少し味わいを与えてみませんか?
Justin Lai編譯
08/01/20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