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長江)三峽』(古詩-29)


(長江)三峽』(古詩-29)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作者:酈道元:-南北朝北魏地理學家-
《全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穀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賞析》:
《三峽》(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選自《水經江水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全文描寫『隨物賦形,動靜相生,情景交融,情隨景遷,簡潔精練,生動傳神』。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引用的詩句表現了突出「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色悲寂淒涼」的氣氛。(如程顥詩-自古逢秋悲寂寥)
作者酈道元,字善長。漢族,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但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搜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可稱為中國遊記文學的開始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
《個人感想》:
同樣描寫長江三峽的名詞為「早發白帝城」,作者為唐朝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為白流放夜郎,但行至白帝時遇赦,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所作。李白僅用四句詩文就全部點明長江水急、舟行若飛、山影猿聲、水勢如瀉』等三峽奇景。詩中寫景筆法之高超令人激賞,也與早近千年的酈道元的《三峽》相互輝映。但不同的是,酈道元純以地理學家身分,描述三峽四季美景,觀察入微。而李白因獲赦而內心感到,如釋重負(such a relief),心中舒如「行舟之速」的快感,則在詩中表露無遺。

李、酈兩人出生年代雖異,但長江水勢及兩岸情景卻「千年不變」。直至近20世紀末,中國政府決定澈底將長江水流加以,以防水害。整治後,如今兩岸景觀與千年前完全不同,除長江兩岸人口大遷徙之外,有些江面城市沈入江底、有些江底景物浮上水面,已經不是老成語『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所能描述於萬一。

2000年後在中國大陸出生的青年皆已成年,但對《三峽》及李白詩中所述,恐完全陌生,因以政府人為力量已把具數千年歷史的自然景觀,加以全面改觀。因今日長江景觀劇變,擬重寫原句為如下:

                 巴東三峽恐猶在

             兩岸猿聲不復聞

《原句英譯》:
Among three isthmuses at east of Si-chuan, the Wu Isthmus is the longest.

Cries coming from both shores make rafters on the river cry.

《原句日譯》:
四川の東にある3つの峡谷の中で、巫峽は最長です。

両岸から来る猿の叫び声は、涙がラフトマンの服を濡らす


Justin Lai編譯

08/06/20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