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 星期六

聽老人開講-90「川普最近的演說」

 聽老人開講-90「評川普最近的競選演說」

美國前總統-川普最近發表了一篇頗具煽動性(incitement)的演講,其內容涵蓋:美國經濟力與國勢的衰退、中國的崛起、中國建設的突破性發展、美國在世界各地影響力的式微….. 等等。其内容有的屬實,有的尚缺真實性,有些則是誇大其詞。


1)美國當年拉了中國進入WTO, 及聯合國,如今卻「搞不過中國」,故捨棄世貿去「搞TPP」。但美國大部分成功地封殺了中國,尤其圍堵高科技的產銷及防範智識財產的被偷竊。

2) 中國人成功搶奪了世界的天然資源包括鋼鐵及天然氣等。因為美國的製造業,從1960 年代即開始外移,2020年川普敗選,拜登就任,他不甩川普的主張,迄未積極搶回製造業,卻成功地「連拐帶騙了台積電」,讓其在美國亞里桑拿州設廠投資。但美國恐「口惠而實不至」,因為並未遵守出資承諾。為何早先南韓三星,遲遲不肯把半導體產業移往美國?是有原因的。

3) 中國的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及交通發展,確已成為全球第一,但中國國內民航運輸業市場及機場數目,卻遠遠不如美國,也是事實。

4)川普說 恐怖組織(terrorists)迄今無人敢在中國大陸惹事,確實如此,因為恐怖份子,多數屬回教徒,而中國境內有近八百萬回民!且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回教徒不傷害回教徒,況且他們需要中共不斷地供應武器與裝備呢!

5)美元已經泡沫化(bubbling economy), 中國人持有的美國外債及美元高居世界第一,的確如此。但中國財經人才遠不和華爾街的的經驗、頭腦與「設計」。當年1990-2000年,日、徳兩個就敗在華爾街猶他裔的財經人士之巧妙的設計之下。而2008年的雷曼兄弟危機,也未能拖延跨美國財政!

6. 川普認為人民幣可能取代美元的時機即將來臨,但本人以為,尚有一段路要走。前不久蘇俄就想配合中國,改採RMB(人民幣)交易,但未成功。尤其自由國家的貿易額總數一直遠超過共產集團。

7. 川普擔心,中國的房價高,北、上、廣、深圳等地,可能趕上紐約…. 等等,可能不符事實。目前大陸一線城市房價已跌3-4成,仍無人問津,而「爛尾樓」的數目,高居世界第一,因為銀行債信不良、建商只售屋但不蓋房,又大部分淘空國庫,且外資已經持續不斷快速離開中。

8. 他又認為:美國在中東的政策失敗,如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投下太多資金,雖保住石油利益,但友誼全失。相反地老共投下資金不多,但朋友不少。將來或將取代蘇俄,成為與美國分庭抗理,並互爭領導權之主要國家。


為了勝選,攻擊對手,世界民主國家皆然,也無可厚非,但川普即使勝選,就任四年,再連任四年,恐怕也無法改變美國逐漸衰退(decline)的趨勢,因為這個現象,從二次大戰後美國外債即一直增加,國內通膨不斷,以致復甦回天乏術(Nothing can be reversed)! 又美國人在世界各地,製造衝突事端,引發戰爭,出售軍火,賺取暴利,由來已久,其實也賺夠了,但仍無法彌補本身的財經窟隆。倘若這位維持世界秩序的老大,地位不保,繼起者會給你更好的生活條件與機會?台諺有云:「新的袜來,不知舊的好寶惜!」且等著瞧吧!


我們不希望看到兩個強權,正式翻臉,禍及其他小國,尤其像台灣這樣的彈丸小島,國防力量十分薄弱,有些人民又無知。從總統大選結束後迄今,所有的新聞媒體、百姓全都聚焦於國會龍頭寶座之爭,少數黨派敗選者,可能如何以小搏大,製造社會糾紛,吸引全民關注。全台上下似乎不關心:新任總統將如何治理台灣,如何改善人民生活,及如何防共入侵?


台灣僅僅依靠每年耗費龐大軍費,購買武器想保衛台灣是不夠的。美國也未必靠得住。今天美國這個世界領袖大國的總統候選人,都會憂心忡忡地,鉅細靡遺的向選民敘述國內外大事,尤其提及中共的日益强大,威脅全球,遑論台灣一地,並喚醒選民的注意,讓美國再強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而台灣上下卻捲入每天轟炸式的媒體無聊的報導中,大家坐在電視機前,或划著手機、或操作電腦,觀看有關台灣國會每日的紛爭,與政客們的投機取巧、明爭暗鬥。眾多台灣人彷佛成了,不關心世界大事與忘記對岸威脅,不負責任的白痴(irresponsible idiots)!?


Justin Lai (賴正雄)

寫于美國

01/28/2024

聽老人開講-102

 聽老人開講-102「捐款母校嘉中之我見」

嘉義中學俗稱嘉中(かちうー),原名是「台南州立嘉義中學校」,1945年日本敗戰後,改為「省立嘉義中學」,台灣廢省後又改名為「國立嘉義高級中學」,至於是那一「國」?台灣國?中華民國?未見正式公佈。另主管上級機關原為:台灣省教育廳是否現在改為「台灣國」? 或「中華民國」教育部?


嘉中創校日,原以日據時代為1924(大正13年):年4月25日,今年將屆滿一百年。有些校友正準備為嘉中百歲誕辰熱烈慶祝中,身為校友的我們十分興奮,因為能夠活著看到,一所學校百歲誔辰的來臨也確實不易!


其中有一個重要活動是,最近校友們擬發起募款捐贈母校,這是一項有意義的善舉,表示校友們不忘母校培育之恩。畢竟嘉中畢業校友人才濟濟,包括前副總統-蕭萬長、前行政院長-張俊雄、司法院長-許宗力、前法務部長-蕭天贊、施茂林、前檢察總長吳英昭、前衛服部長-侯勝茂、凃醒哲(嘉義巿長)現任薛瑞元及現任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神經外科權威林瑞明教授等等……族繁不及備載。可惜侯友宜未能成功當選總統,否則嘉中也算成功地造就出一位台灣總統。


言歸正傳,正式大規模捐款母校的活動,由來已久。記得數年前,大概是80年(正確時間忘記)校慶時,也曾有一次十分盛大的校友會捐款活動。當時發起人是校友陳茂森醫師(曾在仁愛路開設陳婦產科醫院),他結合當時的林建治校友一起成立「全台灣嘉中校友會」。陳醫師民國46年畢業與蕭萬長同班,林建治,曾任嘉義市立委(民國51年畢業)。其實出錢出力最多的是陳茂森。當時除了嘉義縣市以外,也包括其他縣市校友。陳茂森到處奔走,他並且設立一個「理事會」-包括數十位理事,但被應聘爲理事的每一位,「得」捐款新台幣參萬元以示贊助,忝為陳茂森捐好友之一的我,自然也參與「樂捐」了。


當時本人只捐錢,未參與校友會的開會、決議等。直到有一天聽到一個消息,茂森兄曾經到嘉中校長室找校長「何經先生」理論,兩人曾發生激烈爭執,然後陳院長怒氣沖沖地離開校長室。事後從側面獲知:陳茂森是去向何校長質問:如何處理校友會捐款並交給他,共壹仟多萬元的新台幣。原來陳茂森對外募款時,對校友聲稱是要蓋一棟全新「校友會館」。以20年前當時的物價指數,這筆高達壹仟多萬元的捐款應是綽綽有餘。至於何校長如何從校友會,拿到這筆錢或「涉嫌挪用「?不得而知!為何當初沒有把這筆款項另存帳戶,或加以信託?記得從前任何校友會的捐款是由一位學校的職員-「江鉛筆先生」經辦,江先生過世後,就不知道誰接辦?重要的是,何校長未有令人信服的交代,包括所有捐款款項的下落。


何校長是否把這筆錢「專款專用」,不知道。目前嘉中校園中,是否有這棟「校友會館」大樓,也一無所悉!只好請諸位校友自行去查證了。如果確有在何校長任內完工的「校友會館」存在,即何校長確有「專款專用」,則本人的所述恐與事實不符,否則身為校友的我們,有資格去追查、了解「捐款」的去向。


這位校長名叫何經,年紀比我小,嘉義縣民雄鄉菁埔何厝庒人。嘉中初中部畢業,高中改念嘉工,後來聽說是畢業於「台師大工教系」。曾任某職業學校校長,後改派嘉中。他當時是接任陳金進(非嘉中校友)校長的。何經因為被認為是第一位「半個」嘉中校友,返校任職校長,故頗得地方人士的愛戴與歡迎,任內不時有校內外朋友宴請他,據說他來者不拒,也颇嗜杯中物。其實,基於「校友」之情,本人也曾宴請過他,在嘉義「一葉餐廳」,本人還帶了一瓶XO-法國名酒去助興, 結果校長酒量奇佳,一瓶不夠,幸虧我的學生-李文堂老師(教物理)也另外帶一瓶幫我解圍。當時我已經離開嘉中,對何校長「一無所求」,事後何校長也認為理所當然。何校長左眼眼球不見,我以為是天生如此,但據說他眼睛是,酒後駕駛機車發生車禍引起的。(依本人學生-李芳森校友親口之說詞)可是幾年後他仍然沒有戒酒。


頃聞為慶祝一百週年紀念,母校擬與金門酒廠合作,據說將發行並贈與校友「百年紀念酒」。是否以捐贈母校金額多寡,回贈紀念酒1至數瓶,以資紀念?尚待了解!本人認為此舉,恐有商榷餘地。蓋全世界即使是世界名校大學,尚無類似慶祝方式,同時此舉可能予人印象,嘉中校友人人嗜好「杯中物」?


據傳民國42-43年間某位校長,也貪好杯中物,有一天中午午餐應酬後,返回校長辦公室上班時,竟然酒後亂性,對某女性工友做出「不端正行為」,結果經人向教育廳檢舉,而受到調職處分。此後嘉中師長的喝酒,聞名諸羅山,如周封岐校長酒量亦佳,但未聞出過事。另之前接任張明文校長的,劉文華先生及王錦堂教務主任等若干教員,酒量更是驚人,劉校長一個人能喝一瓶金門高粱,面不改色,還能自己開車返回校長公館。不過劉校長某日晚餐後,曾在中山路被人用機車撞倒。當時是否喝醉了,無法確定。撞倒他的是一名嘉中校友。劉校長住院治療曾達數個月之久一向英俊瀟灑的面孔,因而改變不少。王錦堂教務主任及其他數位老師,酒量超群,背後有學校同仁嬉稱他們為「燒酒黨」!另外接任許健夫校長的陳校長,是跳舞高手,又頗喜喝酒。目前現任校長可能是例外吧?但為何與金門酒廠合作?送紀念洒?是否擬重振嘉中的「酒國雄風」?按:身為教育主管,交際應酬應以淺酌為宜。「相逢每醉返」似乎不符身分。


本文的目的,絕非阻止校友們捐款贊助母校百年校慶。而是希望捐款能真正用在,與校友會有關的相關事宜。且現任或繼任校長均不得私自挪用,以落實捐錢的目的。最後也不希望重蹈以前何經的錯誤-濫發「傑出校友證書」,要求捐款一定的數目,就頒發一張證書,地方上的醫生、事業有成的校友們,個個都是「傑出校友」,人人均獲頒獎狀乙紙!有點像阿扁當年出售「少將」軍銜一樣,一個一佰萬新台幣!以上尚請所有校友、現任校長及秘書等相關人士明鍳與理解。


在美國,捐款給公私立學校或醫院,十分普遍。但校友或一般人士的捐款均必須「專款專用」。例如某棟大樓,或教學設備,以捐款人的姓名命名,以資永久紀念。茲以本人在美國捐款爲例,略加說明,以供參考。本人曾於20多年前,曾樂捐助獎學金給予某些大學。這些學校每年都會,把本人所捐助的學生對象姓名、金額、款項本金及利息逐項列出,並知會本人。這些款項從未有,與其他項目混雜之情事發生。此種做法頗值得我們借鏡。


本人於12歲考入母校初中部一年級,三年後再經考試升上高中部。民國52年大學畢業,服預官役一年後,於53年返回母校任教,直到民國78年離開,迄今已過73個年頭,在嘉中總共31個寒暑,歷經六位校長。在台灣及海外校友會中,本人均曾略盡微薄之力,對母校做出貢獻。至於有人稱讚本人「作育英才」無數,實在不敢當,但教過學生中包括嘉中、嘉女確不在少數。但願有生之年,能看到母校繼續成長與茁壯!

嘉中屬於全球校友所有!尚請海內外諸位恩師暨學長斧正!謝謝!


賴正雄(Justin Lai) 

-虛度八十有五

-寫於美國

-03/24/2024

(母校校慶一個月前)



2024年3月22日 星期五

58-「也談陳若曦」

 聽老人開講-58「也談談陳若曦」


近讀網傳文章,得知名作家陳若曦,尚存人間,正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雖然她與我同屬台大前後期校友,但在校內互動不多。好像她比我大一屆或二屆,當時她與白先勇、王文興、王禎和、水晶(筆名)共同創立現代文學研究社(modern literature). 他們的共同興趣就是擅長創作(creative writing), 尤其在小說方面。當時因受海明威名作-「老人與海」的影響,他們強調的不但是創作,而且是寫實(realistic), 如白先勇的「台北人」、王禎和的「嫁妝一牛車」等等。當年我的班上參與的人除了王禎和(歿)-花蓮人, 還有杜國清(美國UC Santa Barbara教授)專寫現代詩文、及季光容等人。本人屬於呆笨的一群人(dummy majority)之一,既不懂,也寫不出來。當然除了英文教學尚有心得外,其餘一事無成。


陳若曦生於1938年,新竹人,原名叫「陳秀美」。台大外文系畢業後赴美到名校Johns Hopkins 大學深造,取得文學碩士學位,然後與大他四歲的段先生結婚。當時台大外文系的女生理想的對象是,台大工學院的男生。段先生台大土木系畢業,留美又取得工學博士學位,因此段、陳聯姻亦屬另一絕配,但後來兩人離異就不知道何故?


1960年代中期有些赴美國留學的台灣學生,響應了當時周恩來的回歸大陸的號召,放棄美國優渥的待遇與美好的生活環境,毅然回去。這些人中大部分是第二代外省族群,或原出生在大陸的人。諷刺的是,本籍台灣的同期在美留學生,卻致力於推翻台灣島內的國民黨政權!而當時在台的外省權貴送子女赴美留學的動機之一,就是懼怕台獨勢力的高漲,他們普遍存有一個共識就是,有一天,台獨會把這些外省族群趕下太平洋……!證諸今日,什麼事也沒發生。顯然是當時台灣執政當局,一種分化的手段之一。


段氏夫婦回大陸後,可惜未享受榮華富貴,而是參加了「知識份子下鄉勞動」。恐怕與段先生先前的期望相差甚遠,夫妻兩人又在遠不及美國條件下,生下兩子,然後接著文革到來,老毛藉機鬥垮反對派。此時段氏夫婦極欲逃離大陸,但求救無門……直到有一天,據說段先生央求其親屬,趁美國學者訪大陸的時機,設法營救。段氏親屬趁周恩年歡迎留美學人的餐會上,公開保證「返中學者若不適大陸生活條件時,隨時可以以離開…等語」。在大陸生活了七年,也受盡煎熬與苦頭的這對夫婦終於有幸又重回美國。


頃閱報導,陳若𣌀經過兩次失敗的婚姻,目前年邁,居住台北老人公寓,但生活充實,既熱心公益,也十分愛台灣,她的一生經歷給我下列幾點感想:

1. 她是一位poetical (詩情浪漫)的文學作家。她的第一任丈夫則是很practical (現實的)理工人才,更是十分愛中國的人

2. 她在中國大陸文革時期,有不少文學創作,其中以親眼目睹而寫下的「尹県長」小說,絕對是一本文學鉅著!本人台大同班同學董芳雄先生,曾以數年時間將它譯成英文。可惜民進黨執政當局未能珍視這個文學瑰寶,以致於迄今未能見到如此依事實,用小說的寫法,刻畫出人性,並可與陳秀美並駕齊驅的文學大師出現。本人以為陳寫作手法的細膩、故事的真實遠勝白先勇的小說。


3.在1950-70年代,美國盛行的文學除modern short story (現代短篇小說)外,如O’Henry, Eugene O’Neil, Salinger等大作家,就是寫實的長篇小說,其中Earnest Hemingway(海明威)為其中代表。


4. 段氏夫婦年青時期的「大陸幻想症」-illusion,可以提供台灣目前嚮往統一的人一些參考。不少留美學者慘遭迫害至死,等到這些人大夢初醒後(disillusioned), 已經太遲了。


後記:

以上乃個人感想。如果你不喜歡,請另文指教。但公然叫別人「離開群組」似乎沒有道理!亦非嘉中校友風度,尤其公然羞辱80歲以上的老人,真是情何以堪?尚請群組創立人留意,以維和諧氣氛。謝謝!


賴正雄(Justin Lai) 寫於美國

06/26/2023



52-「兩岸和統?武統?和而不統?」

 聽老人開講-52「兩岸宜和統?武統?抑或和而不統?」


隨著對岸習進平集大權於一尊,及台灣2024總統大選即將到來,統、獨問題又再度浮現。統派人士不斷提高分貝、聲浪,逼統日急。他們的主張是和統?還是武統?從語言邏輯觀點角度看,前者是「不抵抗而投降」,後者是「以武力犯臺而逼統」!似乎這兩句話的主動權(taking the initiative)全操之對岸,台灣也全是被動(passive)。這樣的談判似乎與正常談判原則不符。通常談判方式,應由雙方或以上以各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去進行,而非僅由單方決定。(unilaterally)


台灣方面當然不會接受武統,大陸方面也思考過武統的代價,不一定他們能夠承擔。而所謂的和統,即藉著和平的「外衣」,而進行分化、滲透而最後佔領台灣。鑑之歷史教訓,國共內戰時期的所謂和談(peaceful negotiation)不下數次,每次都是國民黨吃虧、吃敗仗。即使中共以和平做幌子,誘騙國民黨將領投降,或高等智識份子投共,那一次吃虧的是共產黨人?尤其目前中、台國力懸殊。對於這一套「和平攻勢」,難道老國民黨忘記了嗎?我想大部分台灣人也必定無法接受。


萬一中共堅持要「統一」台灣,本人的提議是,必須經由和平的對話(peaceful dialogue) 和對等的談判(equal negotiation )!

如果我是台灣總統候選人的話,我的主張和提議(advocation & proposal)如下:

1)中華民國自1912年起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並經世界各國承認

2)台灣屬於中華民國,從未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共和國管轄。任何片面主張「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論調,台灣無法接受也不承認

3)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和台灣進行談判,台灣願意接受,但必須基於下列條件:

A. 雙方必須具至誠,且談判的地位必須對等

B. 參與談判的國家,除了中國、台灣之外,應包括利益相關的其他國家(countries involved in Taiwan interest)-美國及日本

C. 談判的地點必須雙方同意的第三國(Location for dialogue must be at the third country 

mutually agreed upon)

D. 談判時間亦須經雙方同意


若中共無法接受上述前提條件,則台灣主張「和而不統」,繼續維持台海七十多年的和平吧!


賴正雄(Justin Lai)

寫於美國

05/30/23








50-「兄弟心、校友情」

 聽老人開講-50「兄弟心、校友情」

以下所述為發生在本人身上的真實故事。此事發生於1961年(民國50)年,當時是我進入台大的第二年,該年九月第一學期,我註完冊後帶著行李到台大第九宿舍報到。


我第一年是住在男生第七宿舍,靠近公舘。當時第七及第八宿舍均位於山腳下,遙遙相對,但相隔約200 公尺,中間是農學院所有的稻田,風景優美。我進大一時,此兩宿舍剛剛蓋好不久。當時錢思亮校長(錢純、錢復之父),遵循 先校長傅斯年校長之遺訓,大一新生宿舍必須蓋在離校總區遠一點的地方,以便給他們多走路,以訓練這些新鮮人(freshman)的體力,事實上,從宿舍到上課的文學院來回要40-50分鐘,騎自行車25

鐘,實在很累!尤其遇到雨天,路面泥濘不堪,因為全是沙土路,除遠教室外,宿舍常因電力不足,時常跳電。水壓也不足,下午四時後,供水困難,學生洗澡只能每天每人排隊用臉盆盛一個臉盆的水來「乾洗」。包辦宿舍餐食的包商常常不肯包,因為交通不便。公共衛生及沐浴間因缺水,馬桶常常冲不了,所以「臭氣沖天」!以後很多學生把這兩棟宿舍取名叫「冷宮」!當時台大另有兩種等級的宿舍,一為「皇宮」-即僑生宿舍,位於新生南路近旁,生活及交通方便。一般宿舍用的是燈泡式的電燈,但僑生宿舍用的是新式「日光燈(florescent lamps),當時很時髦(pretty fancy)! 另一為「禁宮」-即女生宿舍,平常門禁森嚴,男生絕對必須止步!但每年女生宿舍則開放參觀一次,即台大校慶日-11月15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該天平常易見的女生「萬國𣄃」(吹灑在洋台上的內衣褲)不見了。(*當時還沒有洗衣機)


所以升上大二,知道可以搬離新生宿舍時,心情十分愉悅!因為位於基隆路的第九、第十兩舍,離文、農學院教室不遠,只有5-10分鐘的走路路程,十分方便。路面又全是用柏油或水泥鋪設的。


記得初次到第九宿舍向管理的教官室報到時,教官問我想住那一間?我㮙了一下。再問我有熟悉的同學?我答沒有。他隨即給我在分配單上寫下「111室」。當時台大學生的一般宿舍,每一間住8人。一樓住大學本科生,房間號碼以1起頭,二樓是研究生生住的,每間住4人,號碼以2起頭。


拿了教官的簽字條,我就到111室去。當我把行李搬入時,室內只有一位高年級學長在裡面,他正在看書,我說「學長好!」他連頭也沒抬,也沒有應一聲。當時已經快中午十二點了,我想先去宿舍用餐,準備回來再打開大行李包(包括衣服、棉被及日常等用品)。


等我用完午餐回到寢室時,發現我的行李包不見了,這時室內已經有三、四個室友回來了。我輕聲問一位室友「請問您看到我的行李?」他沒有回應;再問第二位,他頭沒有抬起,只是冷冷的說「到外面找找看!」我心想怎麼會在外面呢?原來第九、第十兩棟的棟距約五十公尺,上面有單槓、雙槓等運動設施,及草地、花木等。待我走岀房門,向外一看。我嚇壞了,因為看到我的個人物品全散落在草地上….。我心裏納悶…為何我的東西會「跑到」外面來?在這陌生的環境下,此時內心充滿不解、惶恐、憤怒與無奈…!我開始從草地上開始撿回我的私人物品….. 約幾分鐘後突然有一個人出現在我的面前,問我「正雄!你在幹什麼?」抬頭一看,原來他是我高中同班同學的大哥-陳松禎。他比我高一屆,念化工系。我很委屈地告訴他怎麼一回事。他二話不說就拉我的手帶我進去111室,一進室內,他大聲叫「老王、老林..,這位是我嘉中的學弟,請多關照!」這些人可能是他的同學吧。陳大哥幫我把室外東西撿回,然後離開。


事後我才了解:台大宿舍有個傳統,習慣上,學生喜歡和自己系上、或志同道合的同學住在同一個寢室,因為彼此理念相同,易於融洽,進而可獲得居住上的和諧。原來是111室內的室友,故意把我的私人物品丟扔在外面,因為他們不認識我,也不歡迎我這位新來的「室友」!


陳大哥向我同寢室的室友打過招呼後,頓時氣芬變得不一樣,有人幫忙我把書本擺放書桌上,有人幫我放置衣服….。此事給我一個啟示是,我確實感受到校友的溫暖,雖然陳大哥僅僅大我一屆。嘉中校友有一個不成文規定的傳承,即「學弟有尊敬學長的傳統,學長有愛護學弟的義務」。從未聽說學長欺負學弟,或學弟輕視學長等情事。在適當的時機或地點,你若能表示「校友」的身分,有時確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甚至獲得方便!例如,本人在台灣公私立醫院看病或訪友時,很少不會遇見我們嘉中的校友同學,他們除了打招呼外,也會親切的問我需要他們協助的地方。


但願此種優良的傳統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附註:

陳松禎學長於民國47年嘉中畢業。除在校成績名列前茅外,也是有名的柔道和拳擊選手。後於1962年台大化工系畢業後,來美國進修取得博士學位,然後來進入美國Pentagon-五角大廈-美國國防部擔任要職,數年前在前往墨西哥旅遊途中,不幸發生車禍身亡。另有其同屆同學-林瑞明-台大醫學院教授,是台灣腦神經外科(Neurosurgery )的權威。他是嘉中畢業第一名,保送台大醫學院。


嘉中人才輩出,在每年各屆中,各方專才均有。我們以嘉中為榮,嘉中以我們為傲。


Justin Lai 賴正雄

寫於美國


05/25/2023


53-「台灣的省籍情結」

 聽老人開講-43 「台灣的省籍情結」

台灣人民的省籍情結與糾紛平時並不十分明顯,但一到選舉時,就比較突出,為了選票甚至有人利用這個議題大肆發揮,然後雙方攻防激烈,最後兩敗俱傷。而撕裂後的關係得再重新修補,但得付出慘痛的代價,如台諺所云:「會好也不會完全-即不可能完全痊癒」。


台灣地小人口不多。為什麼會有如此狹獈的想法?通常是比較貧窮落後的地方才會有「排斥」外來人的觀念,但發生在台灣的情形卻令人不解,也許有些原因是由思維的不同所引起的(caused by difference of mentality and values ), 不過台灣人卻自誇「台灣錢淹腳目」!不應該有此心結才對。


早期在清朝移民入台時,很少有省籍糾紛,因為當時來台者全是青年光棍,謀生困難,成家不易,更不能排斥台灣原住民。日本據台後,台灣是清廷割讓地,也是日本人的殖民地,沒有地位排斥日本人。到了1949年後,老蔣帶了二百多萬軍民入台,台灣正式激烈的省籍情結問題與衝突逐漸發生,1947年的228事件達到最高峰!其主要原因還是思維不同,以及利益觀念之差異(conflict on interest). 228事件迄今雖已經七、八十年,但有些不同的理念仍存在。其中包含某些來台的外省第一、第二代, 他們在想法上仍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圈中,除少數人外,在生意上難與在地台灣人競爭,壯志難酬,心理不平衡,所以他們人雖在台灣但心繫祖國大陸,對大陸的懷念難斷。叫他們搬回大陸,既不敢也不願,卻口口聲聲還是大陸比台灣好!從前在身分證上的籍貫,從不寫台灣省,而是大陸的省、縣地名。在台灣他們被叫做「外省的」,返回大陸仍被冠以「台胞」(呆胞)之名,如同豬八戒照鏡子。


由於幾十年來,本省人外省人彼此通婚的關係,族群逐漸融合,在今天的,應有不少台灣人和大陸人存有某種婚姻的親屬關係,這種「竽仔蕃薯的」關係是「剪不斷」的。其實大部分的台灣人都能接受這個事實,令人遺憾的是,有些外省第二代卻仍有排斥之心。這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


台灣目前兩大政黨中,民進黨中有不少外省第二代被委以重任,而台灣省籍人士也可以被選為國民黨黨主席,這些都是好的現象也是族群融和的具體例證,應值得鼓勵。19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領袖-Martin Luther King 被刺後,美國黑白衝突減少不少,雖未臻完美,但值得稱讚。因此在此請在台灣,仍心存種族隔閡的外省族群第二代們,應該立即拋棄這種不正常的心態(insanity),放棄大陸情結,認同台灣,共同為維護台灣的民主自由而𡚒鬥。願媽祖保佑台灣!


Justin Lai 寫於美國

05/06/2023

42「漢英哲理的對照」

 聽老人開講-42「漢英哲理的對照」

頃在手機視頻上看到有人提起,一些單字的漢字哲理,心血來潮,也來談談:

一、「靜」,成語中有「靜水深流」,英文的相對詞句為Still waters run deep. (靜水深流,喻大智若愚)、(心靜如止水)(難得糊塗)。或「寜靜致遠」。靜字右旁有一個「爭」。英譯為Calmly fighting for something. 亦含「智取而不力奪」-Winning something by wisdom instead of by force. 

二. 「穩」, 穩健、穩住、穩妥。英文有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race. 以亀兔賽跑為例,意謂:鍥而不捨方可致勝。但「穩」字右旁有「急字」。雖然急於獲得某事,但不急才能致勝。故「不急不徐」,「欲速則不達」(Haste makes waste)。台諺以「緊事寬辦」為誡。

三、「忍」,忍字心上有把刀,所謂「戒急用忍」。「小不忍則亂大謀」。 「忍辱負重」。Tolerate what you can. What can not be cured must be endured. (凡是無法改善的事情,就必須容忍)。


靜、穩、忍三字說容易,卻不易做到,只能親身力行並體會。所謂「力行勝於空言」: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或An ounce of practice is worth a pound of theory(一啢的力行勝於一磅的理論)。


Justin Lai 寫於美國

05/0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