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

"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Getting old along with oneself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相對於這首曾經紅極一時的歌曲,
滾石董事長段鍾沂卻說:學會獨處,和自己一起變老,才酷!
從不服老、接受老,他體驗到老年原來可以很有意思。

-------------------------------- 
 「老」這件事,其實是不知不覺的,因為從小到大,日子一天天地過,經歷過青少年、壯年、中年,當你警覺到老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唐突、意外,甚至不願意相信自己老了,但慢慢地會有一些現象、身體上的訊號,告訴你:你老了。

我不想變老

 幾年前我的食量開始下降,我覺得很奇怪,因為以往食量很大,現在是再好吃的東西,都只能淺嘗,一開始還以為身體出了狀況,後來請教醫師,醫生問我幾歲,那時大概六十五歲左右,他說:「這是正常的。」我還很納悶:為什麼!

 
 食量下降之外,經常打翻杯子或是東西拿不穩,剛開始很懊惱,覺得自己怎麼那麼不小心,後來才曉得,年輕時皮下組織分泌很多油脂,拿東西時會產生摩擦力,可以握緊物品,隨著年紀漸長,皮膚愈來愈乾燥,隨手拿取物品時,以為自己握到了,其實沒有。
 

 老的跡象也逐漸蔓延到各個器官,家人和朋友都反應我說話的聲音變大了,電視機的音量也愈開愈大,原來是聽力退化,所以不自覺地提高音量。而且,看電視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閱讀也是如此,很難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一點一滴的累積,包括體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最嚴重的就是記憶力衰退。


 這幾年身邊的朋友都有一個共通現象,就是忘記車子停在哪兒。前一陣子,我騎腳踏車去淡水,一般我都是早上騎車,那天忙到下午才出門,所以直接開車到河濱車道。


當時心裡有點急,停好車,腳踏車一卸下來,我就開始騎,結果回來找不到車子,加上天色暗了,我找了一個多鐘頭,非常沮喪,甚至一度坐著發呆,因為沒體力了,最後只好打電話叫兒子來接我。

 生理的退化,立刻帶來很多生活上的挫折,接著心理的挫折也會跟著浮現--沒有信心。以前騎單車,凌晨一、兩點騎也沒問題,現在膽子變得很小,天黑了就想趕快回家,開車速度也變慢了。面對這些現象,你會覺得沮喪、懊惱,大概還有點兒不太服氣。

 老來,我們沒有警覺,當我們要面對它的時候,又很排斥,最大的抗拒就是疾病和死亡。我常在想,悉達多太子四出城門看到老病死的現象,他也想不通,人生在世是否一定會面臨老病死,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嗎?於是悉達多去尋找答案,後來他覺悟了,人生本來如此,有生就有滅,老了就會病會死,所以佛陀給我們方法,告訴我們不要害怕。話雖如此,面對老病死還是會感到不安,我常開玩笑說自己「貪生怕死」,幾年前戒了菸,而且飲食愈來愈健康、維持運動習慣,因為想要活得舒服一點、活得久一點。

從觀察中學習老

我有一群朋友,以前常約出去打球,這二、三年間,大家的健康陸續出了問題,其中一個心臟開了二次刀,需要坐輪椅;一個最近得了流感,變成肺炎住進加護病房;也有人心肌梗塞往生。突然間,你會發現生活周遭都是老病和死亡。這有點像是,當你開BMW時,你會覺得滿街跑的都是BMW;當你開Honda時,你會發現街上都是Honda;當你六十五歲時,你眼裡看到的也都是老人。

我的公司在國父紀念館附近,天氣好的時候,兩側的公園內會看到一群老人坐著或躺在輪椅上,後面跟著一群外傭在聊天、講電話,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麼感覺?我幾乎每天看到這樣的情景,這也讓我思索:我們用什麼態度迎接老?面對老?

 
我是1948年出生,我們這一代,也就是現在六十~七十五歲之間的人,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父親那一代的生活和我們截然不同,沒有人可以做示範,我們必須自己摸索怎麼老。老是需要學習的,如果不去學習,就會跌跌撞撞、付出代價。如何學習?向彼此學習。

我身邊就有兩個例子,一個是媽媽,一個是哥哥。媽媽今年九十二歲,一個人住,自己買菜、做飯,有個外勞照顧,每個禮拜孩子和孫子都會過去陪她;而哥哥只大我一歲,退休不久,因為小腦萎縮退化,生活無法自理,現在住在安養院。

載大哥去安養院時,感觸很深,他的家當就是一個黑色塑膠袋,那些他珍藏的畫作、旅行時買的紀念品、名家吹製的花器、數百本藏書、幾面牆都不夠放的唱片、CD……都送人了,這也讓我看到,原來人生走到最後,一個袋子就搞定了,很多東西,真的是多了

 
相較之下,媽媽為什麼可以一個人住?這狀況是誰創造出來的?不是我們兄弟,是她自己創造的。媽媽的健康不算很好,因為支氣管擴張,進過加護病房幾次,但是她懂得生活,有自己的消遣,經常動腦筋、找事做,而且能夠享受生活中的成就感和挫折感。如果一個人對什麼都無感,那就完了。

 從媽媽身上讓我看到,要擁有獨立自主的老年生活,第一個要健康,不只是身體健康,還有心理的健康。這些觀點,年輕時我也不相信,現在終於服氣了,而且完全信服,因為眼前所有的毛病都是過去十幾、二十年累積而來,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古希臘哲學家推崇音樂和體育,因為運動鍛鍊身體、音樂陶冶心靈,身心得以和諧發展,生活品質就能提昇。所以無論什麼年紀,都可以從飲食、運動、閱讀、聽音樂等方面著手,將來會結什麼果,我們不知道,但要種下善因。當你懂得照顧自己、安排生活,別人自然就會來親近你,老了,身旁圍繞的是孩子、孫子和朋友;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旁邊就是醫生、護士和陌生人。

 所以「老」這件事,不是只有自己的老化,還涉及醫療照護、人力資源配置等複雜的議題,這也是臺灣人口老化遭遇的困境。老了,如果沒錢怎麼辦?病了,由誰來照顧?……歸根究柢,還是先把自己照顧好,尤其年輕的一代,現在就要練習照顧自己,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社會國家的負擔。

學會獨處 享受一個人

對老的理解,可以透過觀察、閱讀,尤其現在資訊很多、取得很容易,但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體驗,因為老是自己的事情。

 這幾年,獨自外出開會或談事情,一回到辦公室就忘了會議內容,只記得其中一、兩件事情,太太曾建議我做筆記,但寫一寫又懶了,這就是老了。其實我也想退休,但身邊有許多退休後生病或者惶惶不可終日的例子,讓我不敢輕言退休。

幸運的是,我很會沒事找事做;不用做偉大的事,就做平凡的事,平凡的事,會愈做愈開心。平常除了公司的業務,我還到政大、淡江教書,下了班,如果沒事,我就回家做飯。我很喜歡做飯,因為料理要有plan,從採買、備料、洗菜,最後還要洗碗收拾,動腦又動手,充滿樂趣。

 老了要學會獨處,習慣自己一個人,並不是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一個人也可以很舒服、很自在。

心態決定一切

 回顧這一生,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感恩,因為自己天性樂觀,所以即便遇到一些棘手的事,也不覺得是挫折。就像當初辦雜誌,負債累累,每天就是借錢、借錢、借錢,晚上睡在辦公室的桌子上,沒錢吃飯時就蒐集玻璃罐換錢,或者典當相機,採訪需要用時再贖回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覺得那是很棒的一段經歷。

那已經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說不定我還可以活個二十年、三十年,這中間會發生什麼事?會老、會病、親人會離開,這些都可能發生,所以我就是珍惜現在、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多年前,我受邀到雲南蒙自擔任時報廣告獎的頒獎人,典禮結束時,被湧進來的人潮踩斷腳,還好很幸運,送醫速度很快,獲得妥善的照顧。回臺後,太太從美國來看我,一進醫院就要拍照傳給朋友看,讓人啼笑皆非。當時還接到岳父的電話,他說:「恭喜,打斷腳骨顛倒勇!」這就是生命的哲學與面對。

 聖嚴法師說過,環境不會變、事情不會變,但自己可以變。其實我的腳一直沒好,變成創傷性關節炎,走路走久了會痛,一開始我還拿拐杖,後來決定丟掉柺杖,要痛就讓它痛吧,照常走路、騎車、游泳,才發現真的可以和「痛」和平相處。

 人生不能倒帶,如果抱怨自己倒楣,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同樣的,人一定會老,我們能做的,就是去迎接它。你的心情,決定你的處境;不要把焦點擺在自己身上,多關心身邊的人,看看小孩、小動 、小花小草,人生會變得很有意思。(許翠谷採訪整理)

◎文:段鍾沂(滾石文化董事長

05/31/2017

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中國第一代鋼琴大師 巫漪麗

中國第一代鋼琴大師 巫漪麗


生於 1930中國第一代鋼琴家、鋼琴啟蒙人之一巫漪麗女士。6歲始學琴,18歲便成為上海灘奪目的鋼琴演奏家; 她師從世界鋼琴大師李斯特-Liszt (蘇俄鋼琴大師的再傳弟子、義大利著名音樂家梅百器, 與中國老一輩鋼琴家吳樂懿、朱工一、周廣仁、傅聰同門學藝; 她在1962年被評為國家一級鋼琴演奏家, 並於中南海受到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她出身名門望族, 外公李雲書曾資助孫中山辛亥革命,但她卻文革影響, 顛沛流離、客居海外;在星加坡演出時她已84歲高齡, 身邊卻從不帶助理和隨從,隻身一人獨步天下……

請聽她演奏她自己編曲的 「梁祝」



05/29/2017

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THE SNEEZE : 適時的噴嚏聲

THE SNEEZE : 適時的噴嚏聲

「sneeze」的圖片搜尋結果

Note: 你知道打噴嚏的藝術? 適時的噴嚏聲是機智地替人解困?

They walked in tandem, each of the ninety-two students filling into the already crowded auditorium. With their rich maroon gowns flowing and the traditional caps, they looked almost as grown up as they felt. 
九十二位學生直排地走著,魚貫地進入已經擁擠的禮堂。他們穿著鮮豔的褐紅色飄動著的畢業袍服,與帶著傳統的帽子,看起來長大了,如同他們内心的感覺一樣。

Dads swallowed hard behind broad smiles, and Moms freely brushed away tears. 
在裂齒而笑的背後,父親們使勁咽了口氣而母親們隨意地擦眼淚。(註:父母終於鬆口氣,孩子的扶養責任告一段落)

This class would NOT pray during the commencements, not by choice, but because of a recent court ruling prohibiting it.. 畢業典禮進行中, 學生將不祈禱,並非他們選擇如此,而是因為最近的法院裁決禁止......

The principal and several students were careful to stay within the guidelines allowed by the ruling. They gave inspirational and challenging speeches, but no one mentioned divine guidance and no one asked for blessings on the graduates or their families. 
校長和幾位同學小心地遵照法院裁決所允許的範圍內行事。他們發表鼓舞人心和富有挑戰性的演講,但沒有人提到聖神的指示,也沒有人要求祝福畢業生或其家屬。

The speeches were nice, but they were routine until the final speech received a standing ovation.
一些演講内容都不錯,但了無新意(全是例行的);直到最後一位演講完後, 才起立致意。

 A solitary student walked up to the microphone. He stood still and silent for just a moment, and then, it happened...
一位單獨的學生走到麥克風。他呆立著,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大事情發生了......

All 92 students, every single one of them, suddenly SNEEZED!! 
所有 92位學生,每一個人突然打了個噴嚏!!

「sneeze」的圖片搜尋結果
雖然聽起來好笑, 假噴嚏也許引起真的噴嚏!!

The student on stage simply looked at the audience and said,
站在舞臺上的學生, 向台下瞄了一眼,然後他說︰

'GOD BLESS YOU!' 
願上帝保佑你 

「sneeze」的圖片搜尋結果
每當你打噴嚏時,人們會說"祝福你"因為你的心臟已停了一毫秒

And he walked off the stage... 
他走下舞臺......
    
  The audience exploded into applause. This graduating class had found a unique way to invoke God's blessing on their future with or without the court's approval. 
這時台下群眾爆發出掌聲。這個畢業班終於找到了獨特的方式來懇求上帝祝福他們的未來不論有無法院的批准。

Isn't this a wonderful story? 故事太妙了
GOD BLESS YOU!!!! 

This is a true story; it happened at Eastern Shore District High School in Musquodoboit Harbour, Nova Scotia.
這是發生在東岸地區高中的真實故事

I  hope this goes around Canada ...and the US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希望本故事傳遍加拿大, 美國和世界其他各地

【編註】:

美國多年前法院裁定, 明令禁止在學校使用傳統的傳教語言即使如一般普通話, “God bless you” 也不可使用故事中的畢業生, 正期待被人祝福而苦無機會時心中憋了很久大概有人暗中串連, 同時(simultaneously)集體打了噴嚏(sneezing), 而給予台上人講出一聲“God bless you” 的藉口 , 也舒解了大家急盼聽到「祝福語」的焦慮大家頗有「好家在」, 如釋重負的感覺(Such a relief!)

英美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國家的人, 常在聽到别人「噴嚏」聲時, 適時送一句“God bless you” , 這並非真正的祝福, 可能取自‘bless you’ 兩字之發音接近噴嚏」諧音聲-接近『哈啾』或另有他義?

「sneeze」的圖片搜尋結果

「sneeze」的圖片搜尋結果

我只說"Bless you"兩次,打第三次,我就不賣帳;
我會認為你是該毀的怪物


Justin Lai 譯、註

05/27/2017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古詩賞析-『初夏』

古詩賞析-『初夏』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陰,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上列為本人拙作:
此作數年前寫於台灣,落款人:賴崇賢乃本人外號。尚請好友或同學指教。

本詩為戴復古先生所作,題目為『初夏即景』。描寫農曆四、五月,春末夏初之景色。

乳鴨在池塘嬉戲,不論水深水淺。當梅子成熟時,天氣晴陰天各半。司馬光有詩『黄梅時節家家雨…. 』,但又有人說『梅子黃時日日晴』。「家家雨」「日日晴」正好相反,而寇萊公先生的詩卻說,『杜鵑啼處血成河,梅子黃時雨如霧….. 這些說明了梅子從開花、結子、成熟、變黄各階段,有晴、雨天之變化。

「東園載酒西園醉」,此處之園應指果園(orchard) 用字漂亮,從東邊園地運到西園來的美酒,然後痛飲,及至酩酊。上一句用「半晴陰」,本句則用東、西,有對稱(contrast) 或平衡(balance) 之意,也有人用『東邊日出西邊雨』的類似寫法。但這句和台諺『吃肥走瘦』意義恐不同。此台諺乃戲指某人,跑遠路去別處享受一頓美食後再回來,諷刺食後的營養因來回奔走而消耗掉,略近漢語『得不償失』,或『現買現賣』-毫無收益之義。

最後一句,把成熟的枇杷掛在樹上,看似黃金滿樹,這是想像的比喻(imagery comparison)。西方學者把成熟的葡萄柚(grape fruit) ,也比喻成黄金(golden) ,只是外形的大小而已。 「一樹金」的比喻,用的很好。中文喜用一字+單位詞+名詞,如「一車水」、「一碗飯」、「一袋書」等。

初讀本詩時,用漢語朗讀,彷彿找不到脚韻(rhyme)。依傳統,唐宋時代的七言律詩,通常有韻。但經改用台語唸後,竟發現有三個字押韻,即,(念作chim) (yim) (kim) 且三字全具鼻音(nasal sound)。這種鼻音,中國的北方人是發不出的,即使閩北人也沒有,只有楚、越地區的人才有。難道作者是台灣人?也不像,台灣人不講「乳鴨」,而稱「鴨仔子」(ah-ah kiang),不講「乳鷄」而叫「鷄仔子」 (ke-ah kiang)。廣東人喜歡吃「烤乳豬」(未成豬的小豬)。+ 動物表示「幼小」,依此類推,應有「乳馬」、「乳象」、「乳熊」。但這些動物應指「胎生」,尚在吸吮母奶,而鴨子是卵生,竟也用「乳鴨」?! (何來乳、奶之有?-令人困惑)

最後一句「摘盡」不是台語,台灣人會說「挽了了」。如「採茶」,台語叫「挽茶」,而古漢語用文言「採、摘」等字。而「盡」字常用在「想盡」、『滾滚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羅貫中-三國演義序) 、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千金「散盡」還復來…. 等等。台灣人用「開了了」,表示「花光殆盡」。

當然戴先生是那裏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把初夏之景,『小鴨、半晴半陰的天氣、醉酒、採收枇杷』四景,用四句話生動地點出。


若譯成英文:

Playful baby ducks in ponds shallow or deep,

It’s clear to partly cloudy when plums are ripening

Wines transported to the Western Orchard from the Eastern make people drunk

Ripe golden loquats on trees are totally picked.

Justin Lai (賴正雄) 寫於

美國南加州

05/24/2017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科學家對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新看法

SCIENTISTS PROPOSE NEW THEORY FOR HOW LIFE ON EARTH BEGAN-
科學家對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新看法

         「primordial nucleic acids」的圖片搜尋結果
            生命起源和生物体演化
BY HANNAH OSBORNE ON 5/19/17 AT 6:17 AM

編按:
本文作者下列所提,並非『鷄蛋和小雞,那一項先後發生』的無稽之談,而是和生化(BIO-CHEMISTRY) 和遺傳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相關的科學,來探討生命之起源。文章內容頗有深度,若你對生命科學感興,不妨細心一讀。

How life on Earth first started is a mystery mankind has grappled with for thousands of years. Scientists generally agree that all life must have evolved from single-celled organisms that first emerged around 3.8 billion years ago. But how this first form of life emerged is subject of much debate.

             「DNA & RNA」的圖片搜尋結果DNA和RNA之分別

地球上的生命如何首次開始,是人類千百年來努力設法解開的神秘。科學家們普遍同意,所有的生命必定是,從約 38 億年前的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但生命首次方式如何演化,則是大家爭論的話題。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圖片搜尋結果

In a study published in Nature Communications Friday, scientists from the U.S. and the U.K. have proposed a new theory about how a group of molecules essential to all life on Earth could have formed on our primordial planet.

本週五,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們提出了新的看法-有關在我們原始的星球上,對地球上所有生命至關重要的一組分子,如何能夠形成.

The researchers focus on a group of molecules called nucleotides. These form the building blocks of DNA and RNA (a nucleic acid that carries instructions from DNA), which are essential to all life on Earth.

研究人員將焦點集中於稱為核苷酸的微分子上。這些構成了DNA RNA RNA乃指攜帶 DNA 指示的核酸),它們對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骨幹。
earth from space
Earth from space.NASA 從太空看地球(太空中心提供)

In the paper, the scientists look at purines and pyrimidines—the two nitrogenous bases of nucleotides. Previously, it was thought that  purines and pyrimidines must have emerged as a result of separate processes. This is because they can only form in completely incompatible conditions—recent research “uniformly fails to account for simultaneous access to both pyrimidine and purine,” the scientists write. “Remarkably, all proposed prebiotic syntheses of pyrimidine and purine nucleotides have yielded either pyrimidines or purines separately, but never (yet) both by the same strategy.”

「nucleotides in dna」的圖片搜尋結果   「purines and pyrimidines」的圖片搜尋結果

在本文中,科學家們注視purines and pyrimidines兩個核苷酸的氮基的()。以前,人們認為這兩種生物合成物(biosynthesis) ,必定經由單獨的進程結果而產生出來。這是因為,他們只能在完全不相容的條件下形成 最近的研究「一致地未能」解釋出來,無法同時接近purines and pyrimidines,科學家們如此寫道。他們又說『引人注目的是,所有擬議的purines and pyrimidines事先生物合成法,已分別產生核苷酸,但從來無法用以相同的策略,同時產生兩種

註:purine,中譯普林,如amino~氨基普林。pyrimidines三氮三烯陸圜。

DNARNA中,這兩個基地用它們完全的普林,形成了氫氣鏈(hydrogen bonds) 。普林是經由生物合成為核甘酸,特別成為核酸醣類

However, the researchers have now shown how these two nucleotides could have formed by the same process. "We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on how the original RNA molecules were made and suggest a simple chemical solution for delivering both purine and pyrimidine nucleotides at the origins of life," study author Matthew Powner said in a statement.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現在已顯示出來,如何經由相同的過程,來形成這兩個核苷酸。研究作者說『對原始的 RNA 分子如何製造出來,我們提供了看法的新視角,並建議用簡單的化學解決方法,在生命開始時,同時送出普林和嘧啶核苷酸』。

The scientists show how purines and pyrimidines can form from a common precursor molecule that could have existed before life on Earth began. They find 8-oxo-purine shares underlying similarities with pyrimidine nucleotides. These two nucleoids can form under the same chemical conditions on a sugar scaffold, then bind together through molecular interactions—eventually resulting in the molecules that go on to become RNA.

科學家們展示給我們看,地球上的生命開始之前,普林和嘧啶如何從可能早已存在的共同前體分子而形成。他們發現8-氧代-普林,與嘧啶核苷酸,具有共同相似性。這兩個生殖細胞在可以形成糖架的相同的化學條件下,可以形成;然後通過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而綁在一起,最終導致成為 RNA分子(Ribonucleric acid-核糖核酸)

The process identified “may have played a key role in primordial nucleic acids prior to the emergence of canonical nucleotides of biology [the base of DNA],” they conclude.  

他們的結論是, 在初始核酸中,這個標識的進程 『在生物學上公認的的核苷酸的[DNA 的基礎] 誕生之前,可能已經發揮了關鍵作用』。註:DNA= Deoxyribonucleric Acid-去氧核糖核酸

                       「primordial nucleic acids」的圖片搜尋結果
       生命的化學要素-基酸,水化合物,,

Powner said: "RNA is the cornerstone of all life on Earth and probably carried the first information at the outset of life, but making RNA requires both purine and pyrimidine nucleotides to be simultaneously available. A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has remained elusive for more than 50 years.”

作者Powner: RNA(核糖核酸) 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石,和可能在生命開始時,就帶有這個第一個訊息,但卻使 RNA 需要普林和嘧啶核苷酸,可以同時獲得。這個問題的答案,超過50 年以上,一直難以捉摸。


                     「purines and pyrimidines」的圖片搜尋結果
Shaun Stairs, first author of the study, adds: "The mechanism we've reported gives both classes of molecule the same stereochemistry that is universally found in the sugar scaffold of biological nucleic acids, suggesting that 8-oxo-purine ribonucleotides may have played a key role in primordial nucleic acids.”
Shaun Stairs,此項研究工作的第一作者補充說: 『我們曾經報導過的機制,給這兩類分子相同的立體化學,它通常普遍見於,生物核酸的糖支架上,它也暗示,8-氧代-普林核苷酸,可能早在原始的核酸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Justin Lai 自Newsweek 

美國南加州

05/2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