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社交心理:“隨便”並不隨便
中國人常把“隨便”掛在嘴邊上。 請客吃飯時,總是說:“沒有什麼好菜,隨便吃點。”實際上菜餚十分豐盛。 反過來說,客人真的隨便吃喝,絲毫都不客氣,即使賓主交情甚深,主人看在眼裡,也會不太舒服:又不是只有你我兩人,當著我的妻兒,你也未免太隨便了!
“隨便”的意思有兩種:一是“隨意、任意”,一是“不拘束、不認真”。 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使用起來卻有三種含義:
1“隨便”代表“看看你的誠意”。 人家問我要什麼?我說“隨便”,意思就是說:衡量你自己的能力,可以提供什麼。 中國人認為,我說“隨便”是不想為難你,如果你真的“隨便”,就是輕視我。 如果我到你家做客,你問我喝什麼,我說“咖啡”,你沒有,豈不是很尷尬,所以我只能說“隨便”,給你留了面子。 你雖沒有咖啡,但是給我端上一杯好茶,我自然也很高興,因為你沒有“隨便”應付我。 但是,你真要“隨便”給我一杯白開水,那我肯定不高興:“如果只有白開水,何必問我喝什麼?”
你請我吃飯,問到哪裡用餐?我當然不能直截了當地提議上豪華酒樓,萬一你認為那樣不值得,我豈非自討沒趣?不過我也不願意自貶身價,一開口就選擇普通餐廳,非但顯得土氣,對方也未必領情。 最好的辦法,還是說“隨便”。 至少可以了解你認為拿什麼招待我最合適,進而了解我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以便調整自己所應表現的態度。 你經濟拮据,只能夠請我上普通館子,我照樣吃得高興,因為你夠誠意,我不在乎吃什麼;如果你手頭寬裕,豪華酒樓也請得起,卻隻請我上普通的館子,我就知道你不夠意思。
“隨便”絕對不是含糊,而是“在和諧中找到合理”的一個代名詞。 中國人如果真的隨隨便便,一定沒有前途。 甲和乙是好朋友,一天,乙到甲家裡做客,甲熱情招呼,順口問他:“喝點什麼東西?”乙回答:“隨便,隨便。”
甲當然心裡有數:家裡確實有好酒,是留給上司丙的,現在當然不能拿給乙喝。 衡量與乙的關係,決定泡一壺好茶招待他。 乙見甲並沒有敷衍他,自然很高興,也知道自己在甲心中的分量。
正在此時,丙不期而至,明顯就是來喝那瓶好酒的。 此時,甲該不該將好酒拿出來?如果拿出來就會得罪乙,不拿出來又會得罪丙。 這種兩難的情況卻也難不倒深諳圓通之道的甲。 甲對他太太大聲說:“我剛才找了半天,你到底把那瓶好酒藏到哪裡去了?”甲的太太明白甲的意思,也大聲地回答:“我昨天收拾屋子,怕把它弄髒,特地藏起來了。”話音未落,甲的太太就拿著好酒出來了,並準備了豐盛的下酒菜。 乙和丙都很高興,當然,甲將危機巧妙地化解於無形,更是高興。 用高聲說話來向別人傳達自己的想法,是中國人的絕招,在人際關係的運作中,具有轉危為安的決定性力量。 甲很清楚,丙提前來就是想喝自己的那瓶好酒,可是乙來了自己沒拿出來,等丙來了才拿出,乙心里肯定不高興。 可是不拿出來,就會引起丙的不滿。 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但是高聲說話就解決了問題:“剛才找了半天”就是告訴乙“我本來想請你喝,但是沒找到”;而丙明白,就算乙是甲的好朋友,還是沒我的面子大,哪怕是“特地藏起來了”,到了緊要關頭,也得拿出來。
知識很重要,但是知識之外,人際技巧也很重要,若想圓滿解決問題,在知識之外,還需要一些藝術氣氛。
2.“隨便”表示具有“單憑物質不足以表達全部的敬意,必須拿精神來補助”的用意。 以請客吃飯為例,主人即使準備很多佳餚,仍然說“隨便吃點”,意思是這些菜雖然很好,但總覺得應該有更好的,才足以表達主人對貴賓的敬意。 如果客人認為過於豐盛,就會說“太破費了”;如果客人覺得不過爾爾,既然主人說了“隨便吃點”,那客人也不會不滿。
如果東西非常好,中國人也會輕描淡寫地說“隨便買的”,這不是謙虛,而是中國人認為精神重於物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 同時,也希望對方不會有“受之有愧”的負擔。 如果東西並不好,一句“隨便”,表示“我已經盡力,希望你能夠諒解”。 中國人講究“盡心盡力”,只要盡力而為,對方多半是會體諒的。
3.“隨便”暗示“我有我的意見,只是不便說出來”。 上司徵求下屬的意見,下屬絕不敢說“隨便”,而是請上司做主。 因為說“隨便”,就意味著下屬有自己的意見,只是不方便說而已。 “隨便”正是孔子的“無可無不可”的體現。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時時有變化,如果絲毫不加考慮,冒冒失失地說出自己的意見,很可能使對方為難,不如將心比心,先說“隨便”,好讓彼此有個商量的餘地。
既然“無可無不可”,“隨便”就不是對“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地”都通用的。 有的時候,隨便說“隨便”也會給對方造成困擾。 例如,晚輩對長輩最好別說“隨便”,否則就顯得太隨便。 朋友之間也有不宜說“隨便”的情況,同是請客吃飯,說“隨便”可以讓主人根據自己的情況準備,但是如果主人境況不好,要保全主人的“面子”,就不宜說“隨便”,最好說:“我最近腸胃不好,很怕油膩,就在附近這家飯館吃點素菜就行。”有人託你幫忙,要請你吃飯,你就要暗自盤算一下,“吃人家的嘴軟”,背負人情太重,哪裡敢說“隨便”,趕忙藉故推辭,心領為上。
“隨便”並不是“差不多”,而是以“合理就好”為原則,應該說“隨便”的時候,才可以說,不應該說的時候,就不可以說。 別人在對你說“隨便”的時候,如果他不是隨便說的,那就等於說:“你自己想想,怎樣才合理;只要合理,我當然就隨你的便!”
“隨便”絕不是“馬馬虎虎”,我們將心比心,既不希望人家“馬馬虎虎”待我,當然也就不可以“馬馬虎虎”對待別人。 該“隨便”才能隨便,不該“隨便”絕對不可以隨便。
中國人本性是善良,對朋友常以打迷糊與人交往,可以避免正面衝突,這是當今許多國際政客喜歡的招術。話不能講死,所謂『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一句『隨便』如打太極拳,含義深遠、流長.....
回覆刪除Justin 0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