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半個世紀來的台美航線 (1)


半個世紀來的台美航線 (1)

前言

台灣與美國間之航線,無論是空運或海運,往昔皆經由日本、馬尼拉或韓國轉運。早期台灣向美國購買幾架民航機,並與美國在台註冊的亞航公司合作,成立國內民航-CAT(Civil Air Transport) 經營台灣島內及近程國際航線,包含香港、日本、韓國等國。後來蔣經國在台『生根』政策成功,台灣經濟起飛,即籌組設立中華航空航公司(China Airlines) 開始經營臺灣與東南亞國家航線迄今。

背景

一、蔣介石堅守『一個』中國政策與觀念,雖及至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仍堅不改China AirlinesTaiwan Airlines。若他當年有更高的視野,或許今日台灣可獲得更多被國際承認的一些政治利益。今天事實証明:他當年可能對錯各半:基於所謂的愚蠢的(stupid)民族大義,也許是正確的但不實際。因當時中共仍未受世界多數國家所承認,1949年後以美國為首的多數西方國家仍稱其為『北平政權-Peiping Regime』而非『中國』。但證諸後來國際局勢與政治現實利益的轉變,若以台灣為名,則one China, one Taiwan One Red China, One Nationalist China=Two Chinas) 既已成型,對今日台灣的國際地位將會更有利。等到聰明如周恩來之輩 有鍳於此,不久即堅持在美、中上海聯合公報(communiqué)』上强調:『只有一個中國,沒有一中一台』,雖然美方及一些其他國家都以acknowledge (認知) 而非recognize (承認) 來應付回應,中共却也並未極力堅持

二、當時台灣本土居民對出國、經商或進修的觀念比較淡泊,倒是從大陸撤退來台的外省籍人士多鼓勵其後代,攻讀理工科及出國進修。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處境也可憐,後有中共的追殺,大陸回不了,而又要面對因228事變引起的『本省與外省』之間的衝突與隔閡。加上蔣經國的『吹台青』政策,除少數外省籍才俊外,大多數外省人出頭天機會不大。財經專家-尹仲容李國鼎及科技教父-孫運璿等人乃積極為台灣的生存找出路,而鼓勵大學畢業生出國進修。這也是早期外省子弟接踵而至新大陸尋求生機的理由,亦是為何外省籍人士有更多人赴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相較於外省籍人士,光復後台籍人士仍以學醫為首要選擇,因為醫生工作穩定、收入豐裕、高社會地位。其次是理工科。當時學醫或文、法科者多去日本,而理工科則以台大或台南工學院(今成大) 畢業就够了,不像今天科技大學充斥台灣各縣市。而蔣家父子為爭取美援會的支持,向美國『承諾』逐步實行地方民主自治,『栽培』聽話的台籍人士,包括黄朝琴劉啓光林頂立周百鍊高玉樹彭明敏(早期十大傑出青年之一) 林廷生(大同電器創辦人) 謝東閔連震東,『以上兩人為半山-即半個大陸(唐山)(),連夫人為北平人。當年國民黨治台政策是『本省人有;外省人掌』。因此外省權貴與本省富豪聯姻者為數不少-反正各取所需?

【註】
早年台灣人稱大陸人為『阿山的(唐山人)』或『咬柑仔的』,比喻為咬柑仔的肥豬』;今天則叫大陸人為『阿六仔』。咬柑仔的有好吃懶惰與厭惡之感;阿六仔=則有愚拙與可愛之意。台灣人因不同時機而產生的幽默感與隱喻確有「神來之筆」。

 

四、1970冷戰年代(cold war),美國總統尼克森偕國務卿季辛吉()祕訪中共,聯合對抗蘇俄,俗稱尼克森震撼 (Nixon’s Shock),隨之卡特總統(Jimmy Carter)繼任,與台灣斷交,而與中共所謂『關係正常化』即建交。有人說這是蔣介石撤退來台,晚年的所遭受的最大外交上的挫敗(debacle)。第一次挫敗為蘇聯外蒙古(Outer Mongolia)帶入聯合國,當時駐美大使葉公超博士 ,在美國强大壓力之下,台灣雖有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veto),但卻無能也不敢動用它。最後葉大使被迫辭職返台,由台大校長錢思亮先生(錢復先生之令先翁) 禮聘並安排在台大兼課,教授『藝術評論-課程完全與政治或外交無關。記得當時筆者為大四,開課當天,文學院二樓大教室內外、走廊擠滿慕名而來的學生,其盛况猶如更早幾年胡適之先生返台在法學院禮堂開講的盛况。可惜葉沒有胡的口才,不敢批評時政,更未提到他處於美台双方壓力與兩難之外交困境。他的課毫無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沒開多久就結束了。後來有人評論:也許基於當時威權時代的敏感政治考量,他開課的內容與學生們的期待有極大的落差。但也有人批評:『與其說他是位好教授,不如說他是位外交官』。


此猶太老迄今被稱為中國通(sinologist),前不久習近平未就任國家主席前訪美時,仍刻意與季老見面,他一直與中國關係甚佳。

 
五、蔣介石的第二次挫敗為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也許是軍人的背景,老蔣不是一位有彈性(flexibility)的人,雖然當年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前總統 -布希曾力勸台灣保留『中華民國』或『台灣』席位。但老蔣堅持「漢賊不两立」,其實他也明白時『時不我予』。當時他的固執完全堵死了後來台灣想重回聯合國的機會與夢想,而由PRC(中華人民共和國) 取代ROC(中華民國) () 其實這是美國一手指導,以拉攏中共對抗蘇聯,也符合毛澤東有名的鬪争策略聯左帶中打右。當年刊登在紐約時報 的一幅漫畫明白地佐證一切,畫中描繪:『美國推著中共的背部,去敲聯合國大門』,說:『Tell’em. Sam sends me in. 』『告訴他們說:是Uncle Same-山姆大叔 (美國) 要我進來的。』

【註】:

老毛後來承認他一生最大的遺憾是改國號,如沿用原來的ROC,或許可省掉取得政權後的一些外交困難,而毛、周兩人擅長國際外交却是事實,如中共前外交部長喬冠華(陳毅之繼任者) 一人即迷倒了季辛吉,把他耍得團團轉

六、退出聯合國使台灣第一次掀起大量向外移民的浪潮。而台灣往國際航班也開始熱絡起來。移往國家包括日本(台灣富商與士紳居多) ;巴西(台灣中南部商人);美國人數最多,因包括許多留學生,但還是由日本轉機。當時絕大多數是外省籍人士,為籌措移民資金,台北市許多房地產紛紛降價以求,當時中山北路二段五層大樓僅以台幣仟萬元賤售,而位於西門町鬧市(西寧南路)的某戲院僅售壹億元。(待續)


04/01/2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