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s economy is freezing
up. How freaked out should we be?
中國經濟正冷却中。我們該如何去幻想?
星期四(06/20/2013) 對中國經濟而言是個不好的日子,它是世界第二大也是台球經濟的一個重要台柱(a crucial pillar) ,它的信用市塲(credit market) 正冷却下來,與美國金融崩盤頭幾日有令人胆寒的相似情形(unnerving
parallel) 。情况有多糟糕要看你和誰談話、你對中國領導人有多大信心、與不幸的是有些無法知道的因素。首先,中國領導人看起來有意(deliberately)要引起這個問題,可能試圖要扭轉另一更壞的難題。第二點,如果這一招持續下去,甚至又有效,就可以看到,經過好幾年高度危險的成長,對其餘的我們有嚴重的大反彈(serious repercussions)的中國經濟終於冷却下來。
情况已如此糟糕,以致中國銀行整天都在闢謠說(fighting
rumors),它的放款收不回;如屬真實,就很像美國金融崩盤頭幾日,會有銀行『擠兌』(bank runs)與更多的背信違約行為。無法顯示謠言是真正的,也沒有人正在中國的銀行擠兌。但麻煩已經到今天這地步,就顯示問題具有如何潛在性的嚴重(potentially
serious)。
發生的情形是這樣:許多年來,中國的信用市塲已成泡沫。很像美國金融危機發生那樣,有太多的放貸與借貸。所有這些放貸有助經濟成長,直到有一天泡沫破了,全都被壓垮了(crashing down) ,如同美國情形一樣。中國的經濟成長一向緩慢,而使一種相同的危機更加可能發生。藉基本上把泡沫爆破的方法,中國領導人似乎正試圖防止一種大災難(disaster) ,這種被控制的迷你型的崩裂方法(controlled mini-collapse),意謂要防止一個大泡沫。
像美國的金融溶化(meltdown),在一項真正未加控制的債信危機中,尤其是銀行業者之間,信用突然凍結,並意謂每天貸放銀行所依賴的每日貸款,負担起了。有許多不安全放款的銀行業者,突然發現欠的錢比他們能收回的更多,此事導致他們違約或甚至倒閉。同時它意謂對每一個人而言,要借錢突然變得更棘手,包括一些公司要買工廠,家庭要購置房子。那是一種未加控制的信用危機(uncontrolled credit
crisis) ,而許多觀察中國的專家們一直担心,不斷追求危險性成長(constant
breakneck growth)的中國,正朝危險的方向前進。
在會導致公司倒閉之前,中國的中央銀行,可能會抑制安全的放款與超貸,它們似乎已經强迫一種人工操作的信用危機。(就在兩周前,它試驗了一種更客氣-more modest的版本) 。似乎中國人民銀行已大量緊縮信用,而突然使銀行要借錢更困難。像七天債券的可購回(repurchase)
的利率却衝到兩周前的三倍之高,這些回購的利率是表現『資產流動性』(liquidity)或借貸的容易度。
由經濟學網站『零避險』(Zero Hedge)所提供下列兩張圖表,顯示出今天中國放款市場的冷却和在美國發生的事,有奇怪的相似情形(eerie parallels) ,當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的倒垮而引起我們今日還在復原的全球危機:
本周中國財經圖:(詳文後附列)
事情變得有點令人困惑。Bloomberg News報導,北京時間星期四晚上,由於恐慌傳遍(moved through)金融系統,中國的中央銀行進塲,並提供82億美元的舒困金(in relief) 給中國工商銀行,它恰巧既是國營也是全球最大的銀行。它意謂什麼? 也許是中國領導人害怕了(got cold feet)
並試圖走回『自己强加上的緊縮危機』(self-imposed crunch) ;也許是中國最大的銀行成功地妥恊了,某一優先的處理方式(preferential
treatment) ;也許是領導人擔心他們最重要的銀行不如他們想的那麽健全,並想要保護它,不使它違約。或也許是為降温(easing down)市塲,所採取的必要部分手續過程。可是當時中國新浪網網站却宣佈:『這些報告是錯誤的』,這個宣佈使已經不穩定的情勢(volatile situation),更增加不必要的困擾與不確定性(uncertainty) 。
第二圖表顯示所謂TED的蔓延,TED主要顯出信用危機與美國銀行可以輕易地互相貸放。短期存款(money market)也飛升(skyrocketed) 到如金融時報記者David Keohane所稱『愚蠢的水準(silly levels) 』透過Keohane與 Reuters’ (路透社) 的Jamie McGeever, 顯示money market 利率已颷升到比過去五年還高。
下一步會如何? 有四個結果的景像(scenario)。第一是中國領導人不支持信用緊縮(credit crunch)
,結果沒事。如果這樣,他們以後再以同一策略如法泡製。第二是他們繼續施壓,而也產生奇妙的結果,清理了金融系統,而未引發太多的痛苦。第三是這種螺旋效應(spirals) 控制不了,也許是因為北京低估了這個風險或動作太慢,而潛在地使全球經濟再度變壞(sending economy lurching)。第四也是最有可能的,這一招會見效,但十分痛苦。它避免一塲大災難,但却使中國經濟經過20年奇蹟式成長(miraculous growth)之後開始緩慢下來。
對中國痛苦但必須但緩慢的經濟健康(a painful but
necessary slowdown),的評估,傾向於意見十分歧的中國觀察家們,似乎全改為一致同意(converging) 第四種塲景。日本投資銀行-野村最近透過金融時報,發表一份備忘錄,講出他們害怕中國可能面對金融的崩盤。他們(野村) 提出不太令人舒服的警告(less-than-comforting caveat)投資客的語句是:『這是一件詭譎的問題(tricky issue),如同金融危機的定義,對投資客而言是見仁見智,各有不同解讀』。他們也預測中國不會掉入全面性(full-on) 的危機,也引用北京對金融糸統的控制,與願讓它深陷下去。可是日本銀行警告,『儘管如此,我們期待過幾個月後,出現一種痛苦的反槓桿(deleverage-不預期會漲的心理) 操作。在製造業與非銀行的金融機構中,有些違約案件有可能發生。
如果那事發生,中國的成長會更緩慢。滙豐銀行剛把它們的預測中國GDP成長率由2014年的8.4%減為7.4%,雖然還是高,但這主要的降低會更進一步大降(plunge) 。這對於用繼續維持經濟成長,來建立政治與經濟穩定的中國是困難的。回想一下美國的金融崩潰,對已經不健康的經濟體構成了大災難;這些經濟體包括:城市預算、房地產與新聞媒體。對於正面臨巨大房地產泡沫的中國,也有可能發生同樣的事。這一切對世界其餘地區是十分可怕的事(a dire) ,這些與中國經濟有密切的連結(heavily linked) 這些地區經過歐美的經濟危機後,仍正在辛苦復甦中(still struggling to recover)。日本因特別脆弱,可能首當其衝。但信不信由你,如果全都發生,也許是好消息。因它大可(could
well)避免一塲更嚴重,更無法控制的中國金融崩潰。中國中央銀行一直成功地控制像這樣的市塲股票,並在必要時拋出了(throwing around)許多錢。這些官員們似乎知道他們正在做什麼;一位和我談過話的中國觀察家稱它為,『退一步,進兩步』雖然如此,我們必須先退後再前進,而在進退之間的這一段期間,對於無法承受了很多壓力(strain)的全球經濟而言可能是嚴峻的(tough).
(待續)
Justin Lai, 06/28/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