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台灣話 (6)
Spoken Taiwanese or Taiwanway
台語一些研究者正專心研究台語的文字,並編輯字典,甚為可喜。雖然對有些字之字義與發音,專家們彼此間仍有爭執,但未找到正確的用字前,以他字暫代,也是不錯。例,「嗆聲」的嗆字應為『唱』,其意為大聲喊出(declare or
pronounce solemnly),如一般選舉後的「唱票」,而「嗆」乃「氣逆咳嗽」之意。
又如某次聽到電視上某女名嘴說:「某人七七八八地講了一大堆.. 」。按:『七七八八』台語之意為囉哩囉唆,令人厭倦或無法接受,它是極下流的粗話,男人講已不堪入耳,何况出自女人之口乎? 奇怪的是,該女士的臉竟絲毫不紅,實在令人吃驚。她其實可以用其他類似的表達法:『他講些有的沒的』;『他講一割五四三的(irrelevant)』。(但如果用『有孔無筍』-(illogical/not making sense)恐不適合,因它意謂『有孔即應有筍』,才有道理-make
sense。漢文則用『一個蘿蔔一個坑』表達同義。 也許這是時下年輕台灣人的新詞,也是一種錯誤的哲學-「大家都錯,就是大家都對」。
在21世紀年輕台灣人的新詞中,喜以一些「一半」的英語表達:新潮觀念,如某人很
“man”(應是very manly-男子漢);我對他沒有 “fu” (feeling,以前叫來電);我看到你 “po” (post) 的文章;他們很 “high” (是excited? 或in
high spirits興緻高?);很low(是in a low
key低調? 或in
low spirits興緻低?)。也許這是新潮觀念吧。
*看起來台灣少年囝仔,也應該將台灣話融入英語!
1997年香港未「回歸」中國之前,我曾勸香港友人移民台灣人,他無奈地說:「唉呀,我們住樓下,你們住樓上」-言下之意,老共遲早會來。但迄今近15個歲月過去,兩岸看來「和平」如昔?,令人欣慰。但未來無人敢掛保證,最近30年來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除了政府體系離現代民主化仍有一大段距離外,大體上,已大幅受到資優資本主義的洗禮與衝擊,尤其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升,要想再走「回頭路」-吃「大鍋飯」恐怕很難。
君不見大陸上的所謂「儒家精神」(表面上)也逐漸復活,也許他們多少體會到日本人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心得? 因此台灣人應慶幸,生活在全球最富裕的華人地區,應致力推動台灣語文。我們非但不可鄙視它,反而要愛惜它。遺憾的是政府官員大多不敢也不願以台語表達,這一點遠不如港澳官員。而在書面上更看不到用台文的正式刊印。
當然每逢選舉一到,政客們才會不斷用「半成白仔」的台語(broken Taiwanese) 來拉選票騙選民。其實要當台灣領導人,其出生地須為台灣,應無疑義。台灣領導的候選人,僅在候選期間勤練並猛秀其台語能力,以騙取選票,此行為與美國一些政客中的baby-kissers (表面取悅選民者)無異。其實台灣各組候選人,不論在台出生與否,均在台居住達50以上,不諳台語不但是無法理解也不可原諒。
許多人因不懂台語而鄙視它,尤其在兩蔣威權統治時期,為便於統治,曾嚴禁國語,幸賴中、南部台灣人士,不屈不撓的個性,台語語音得以保存。目前外省第二、三代,不但認同它,且以講它為榮,這是文化的融合。經過幾次政權的輪替,臺灣人雖取得了政權,但卻未好好保握,大力提倡台語,前後損失了20時間,其中李登輝忙於政争12年(還在忙?) ,阿扁忙於大發私人財富足足8年。
近年來雖有人努力研究並考證台灣語文,從小學開始也授台語課程,可惜僅限於學術,而未在政策上實行。且僅靠部分媒體傳播,影響力終就有限。另外在電視上的娛樂節目,台語所佔時間幾乎少得可憐。相對於港澳電視臺,大都以粵語發音,實不可同日而語。
有人以為把講台語與「台獨」晝上等號,其實不然。「台獨」只是一種理念,不一定是一項政策。而移民者本來就比較具有「冒險」及「崇尚自由精神」。中國本來就是包含許多種族的國家,有些民族在與漢族同化中喪失其固有文化,自屬可惜,而台灣人文化得天獨厚,幾百年來,尚大都保存,大中華文化除包容與不該打壓外,更應珍惜它。
因為除了廣東文化外,台灣文化是絕對會永久存在於地球上的,因為它們已在國際上根深蒂固,尤其是台灣文化已超越廣東文化,成為除中國大陸外的漢族文化中,最具世界性(台灣人遍佈全球),也保留最傳統的文化。
鄉親們,嘸通袂記:愛保存這款好聽的台灣話,乎伊相續是你我的責任。敬請批評指教。(全文完)
Justin Lai
10/26/2011寫于美國
11/13/ 2013增訂
AACHW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