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歷史站在台灣這一邊

歷史站在台灣這一邊
──給站在懸崖邊上的台灣人
2015/11/23

馬習會,實質效益不知,但在台灣人的心理層面,過去認為或許還將很久的事,突然近了。
中國崛起,台灣有人歡欣,有人憂心。歡欣的是,中國人站起來了(俗稱的統派觀點),或是中國商機無限,台灣人要不是同感民族的榮耀,就是經濟的果實可以雨露均霑;憂心的則是,政治與經濟面,台灣都漸趨劣勢,要抵擋中國的節節進逼,維持台灣的自由與主權,越來越困難。

「美麗的台灣」的圖片搜尋結果      「美麗的台灣」的圖片搜尋結果
不管是歡欣鼓舞或憂心忡忡,儘管在意識型態上差異頗大,倒是有一點相去不遠:台灣人都對台灣的未來,沒什麼信心。要不是覺得不靠「中華民族」這塊大招牌,就不足以在世界立足,就是認為中台政治軍事經濟上強弱分明,台灣終究只能走向被統一一途。
這種對信心淪喪的有志一同,源自台灣人向來篤信「趨勢難違」。台灣其實未必真小(人口排名世界第五十三名,還贏世界四分之三以上的國家),但主觀上我們認為自己很小,我們不相信自己是可以開創新局,引領潮流的國家。我們深信,只有亦步亦趨地跟隨趨勢與潮流,才是安全的,才有活路可走。而中國的崛起(及延伸而來的對台併吞企圖),不正是最大最猛、沛然莫之能禦的一股趨勢嗎?
但對一向「看得很短」的台灣人來說,所謂的趨勢,可能還比較接近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而不是「未來」的可能發展。中國正在崛起,是殆無疑問正在發生中的事,但這樣的中國及其做為能否延續,足堪稱之為趨勢,這可就未必如此
在我看來,如果我們真心相信趨勢之不可逆,那我們就不該對台灣的前途與未來太過悲觀,因為,歷史與趨勢,是站在台灣這一邊的。
整個人類的歷史,不管是兩、三千年還是五千年都行,難道我們不相信,雖有逆境與崎嶇,但人類對自由與開放的想望,終究會驅策歷史朝著這個方向邁進?如果真是如此,為何我們就要假設,中國可以自外於人的意圖所決定的歷史走向,而會是個永遠的集權國家?
如果我們真相信「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所說的「民族國家之終結」,全球化所導致的世界單一市場,將使國家的力量越來越式微(我們不也忙著簽各種自由貿易協定嗎?),果真如此,那大國的市場規模經濟利基,從經濟演化的角度觀之,又有何整併小國的獨特優勢?
網路崛起,不是有那麼多人相信,網路的草根民主,終將顛覆行之百年的傳統代議民主政治。如果我們相信網路可以解構藍綠,讓柯P當選,為何網路就不可能一步步消解中共這個傳統到近乎復古的威權體制?
如果我們相信日裔美籍政治哲學家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說法,歷史終結之後的「最後一人」,將僅剩以消費定位與差異化來認定自己是哪種人的消費者,為何獨獨我們就要認定,中國消費者對小米機的偏好必能維持十年以上?
全世界的家庭都在走向多元,個人的身份認同如原子般裂解,只剩這個有愧於「共產」招牌,理應將人的解放視為第一要務的中國,還在堅持家庭與國家都要一元,這又怎會是個未來的趨勢?
如果以上這些趨勢我們全都不信,那我們實則也不是真正的趨勢跟隨者,最多最多,也只是個現實主義者。
我們不知道中國還要多久才會「順應」這世界的趨勢,也許很快(在1990年,又有誰知道隔年蘇聯即將解體?當年的蘇聯表面上看起來,可是要比現在的中國強大許多),也許還要很久,但對台灣最好的選擇,應該就是以拖待變,等待中國改變的那一天。
站在懸崖邊上的台灣人,我們究竟是看見腳下的驚險,還是眼前的海闊天空?

作者王盈勛

12/02/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