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Jobs 逝世四年,能蓋棺論定嗎?
歷史上有三顆著名的蘋果。
第一顆在伊甸園,亞當夏娃受到蛇的引誘,咬了一口蘋果,人類從此失去了純真。第二顆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打到牛頓的頭上,啟發他地心引力的靈感,開創了現代科學的先河。第三顆則是史蒂夫·賈伯斯和伍茲尼克(Steve Wozniak)創辦的蘋果公司,在賈伯斯上世紀末重掌蘋果兵符後,連續揮出iPod、iPhone、iPad三隻全壘打,造就了今天全球最有價值的企業。
2011年10月5日賈伯斯病逝的消息傳出後,蘋果粉絲哀悼的心情,彷彿跟天主教徒聽到教皇去世的新聞一樣悲傷。4年之間,蘋粉繼續追逐一代一代蘋果推出的新產品,蘋果的市佔率仍在不斷攀高,賈伯斯雖然不再出現在新產品發表會上,但是他授權的自傳在他死亡後19天出版,立即登上暢銷書排行榜。2013年8月人物劇情片《Jobs》 上映,簡單素描了賈伯斯一生中的重要事件。 紀錄片《Steve Jobs: Man in The Machine》9月份在各院線剛剛上映,因為反映了不少賈伯斯的黑暗面,被蘋果現任CEO庫克批評為趁火打劫(opportunistic)。10月9日,就在賈伯斯過世4週年之後幾天,另一部劇情片《Steve Jobs》也即將在美國院線上演。
許多時候,複雜而難以分辨是非的真人故事,比簡約成聳動情節的電影故事更為有血有肉,賈伯斯的一生正是這樣一個例子。隱藏在蘋果產品的極簡造型之後,其實是賈伯斯極為複雜的人生經歷和人格成長過程。
賈伯斯在1976年愚人節成立蘋果公司,五年不到的時間就風光上市。1982年《時代》雜誌內定賈伯斯為年代風雲人物,賈伯斯躊躇滿志,接受《時代》雜誌頭牌記者麥克·莫理茲(Mike Moritz)訪問,結果莫理茲挖掘出許多賈伯斯不堪回首的往事,《時代》雜誌覺得賈伯斯道德操守有嚴重瑕疵,臨時決定陣前換將,改以「電腦」為當年的風雲人物。賈伯斯惱羞成怒,從此之後跟媒體交惡。(後來莫理茲加入紅杉資本,陸續投資Yahoo,Google, Youtube,成為紅杉人氣最高的創投家,但他和賈伯斯兩人心高氣傲,從未和解,賈伯斯死後,莫理茲表示頗為遺憾,後悔沒有早點伸出橄欖枝。前面提到的紀錄片《Steve Jobs: Man in The Machine》,片名中顯然暗藏當年賈伯斯到手的時代風雲人物被機器取代的典故,一語雙關。)
說起賈伯斯的私德,確實有不少令人匪夷所思的缺陷。
蘋果創辦一年後,賈伯斯的未婚女友(Chrissan Brennan)懷孕,他的事業正在起步,因此希望她墮胎,卻不願明講。結果女友在1978年為賈伯斯生下一個女兒,賈伯斯為之取名為Lisa,但卻棄之不顧,不聞不問。三年之後蘋果推出新電腦,賈伯斯命之為Lisa,還特別拼湊出一個欲蓋彌彰的全名:Local Integrated System
Architecture。
蘋果業務蒸蒸日上,女友提出撫養女兒的訴求,賈伯斯不但不承認,狡辯他根本無法生育,還串通好友,偽證他從來沒見過兩人同床。甚至經過血緣鑑定確認之後,賈伯斯繼續跟記者爭辯血液鑑定也有偽陽性反應,全美國有28%的男人可能是Lisa的父親。
就在蘋果上市前不久,賈伯斯趕緊和前女友簽下了和解書,以免負面消息影響股票。這位不到30歲身價卻高達2.56億美元的科技新貴,不情不願地付出每月385美元的撫養費。
賈伯斯的不近人情,也表現在他對生父的態度。雖然多年失聯,後來發現生父居然住在附近,當妹妹準備跟生父相認時,賈伯斯仔細交代,千萬不可透露自己的身份,一直到多年之後,生父才知道自己當年送給他人認養的兒子竟然成為大名鼎鼎的史蒂夫賈伯斯。父子兩人終其一生,都不曾嘗試見面,父親在知道兒子罹患癌症時,寫了一封電郵問候, 結果換回賈伯斯兩個字的回信: Thank you。
那位為賈伯斯做偽證的好友,Daniel Kottke,是賈伯斯在Reed College的同學,兩人曾經結伴到印度浪跡,探訪悟道之人,他也是蘋果公司的第12號員工。但是賈伯斯拒絕分配他任何股票,認為他對公司沒有任何貢獻,並且避不見面,以免受老朋友人情所困。另一位同事看不過眼,提議如果賈伯斯發給Daniel若干股票,他願意提出自己名下對等的股票給Daniel,結果賈伯斯給了個冷酷的回應:我給他0股票。
賈伯斯不懂技術,也不會設計,他自稱別人玩樂器,他玩的卻是交響樂團。蘋果的技術天才其實是伍茲尼克,他跟賈伯斯是完美搭檔,賈伯斯總是提出不可能達成的任務,伍茲尼克總是不負期望,找到解決方案。
這兩人在創辦蘋果之前曾經為Atari做了一個設計,Atari出了5,000美元買下了設計,賈伯斯卻告訴伍茲尼克Atari 出價700元,分了他350元。這件事伍茲尼克在10年之後才知道。(如果他早發現,他還會跟賈伯斯共同創立蘋果公司嗎?)
年輕的賈伯斯給人什麼印象?一位早期蘋果的員工(Robert Cringely)說:史蒂夫對待朋友總是經過三個階段:討好、冷落、棄之如敝履(seduce,
ignore, skirch),事到臨頭,賈伯斯總是背叛他的朋友。賈伯斯的前女友跟賈伯斯交手數十年,在她的口中,史蒂夫是個說謊者、霸凌者、騙徒、小偷、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sociopath)。
這樣一個猙獰醜陋的賈伯斯的形象,跟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致詞時,清瘦溫柔的賈伯斯十分不同,也跟縱然面對死亡也堅持不願接受左右手庫克捐贈肝臟的賈伯斯判若兩人。全世界數以億萬計的蘋果粉絲,他們追悼的是同一個賈伯斯嗎?許多蘋果公司內對賈伯斯死心塌地的忠誠幹部 ,他們天天接觸的是哪一個賈伯斯?
這樣的巨幅改變,不免讓人產生出許多遐想。
賈伯斯在人生上半場種種異於常人的刻薄、不擇手段,是否是造成他人生下半場如此不同凡響的必要條件?
賈伯斯被蘋果公司董事會逐出公司,是否是下半場如此精彩的決定因素?如果沒有這個事件,蘋果會成為今天的蘋果嗎?
賈伯斯的改變是因為成功累積到某一個程度自然會展現出來的雍容?還是因為年齡漸長而自然產生的心理變化?還是因為事業受挫、病魔威脅而催化出來的領悟?
賈伯斯去世的時候才56歲,再給他10年、20年時間,他是否對人會更多一分溫柔,少一分嚴厲?更多一分諒解,少一分苛責?他會不會像比爾·蓋茨一樣,開始投入全部心力,為拯救人類和地球而努力?
這些問題不必有現成的答案,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版本。
有人認為賈伯斯不近人情的矛盾性格來自亞斯伯格症,這大概有幾分真實性,但如果一切都歸功(或歸罪)於亞斯伯格,也未免過於簡化。
也可以有另外一個觀點。
以研究各民族古老神話著名的美國學者約瑟夫(Joseph Campbell)在他的傳世名著《千面英雄》中,歸納出神話裡的英雄大概都經過相同的英雄歷程(The Journey of Heroes),英雄因使命召喚而啟程尋覓,旅程中經歷種種危險和誘惑,最後重返原先的出發點,卻帶回來嶄新的領悟和更高的境界。
賈伯斯當然不能跟古代的聖人相提並論,但是也許他也經過類似的英雄歷程。走完蘋果這趟旅程,他顯然不再是出發時的賈伯斯。
令人嘆息的是,暢銷書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的預言很可能成真:50年後第三世界處處可以看見紀念比爾蓋茲的雕像,但是已經沒有人記得賈伯斯是誰。
可惜賈伯斯死得早一些,不然他和比爾·蓋茲的瑜亮情結,也許會激盪出更多的美麗浪花?讓他終究不被50年後的人遺忘?
作者: 鄭志凱
10/05/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