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戲非唱下去不可

The Show Must Go On



The show must go on」這句話大概是劇場出身的英文諺語中,最舉世聞名的了。正如其簡單文法單字所直截了當表明的,是一種無論如何「戲都要演下去」的精神。出處已不可考,有此一說是出現於十九世紀當時的馬戲團用語,意指不管這些據說是「舞台上最難搞」的動物演員是病了、脫逃了、耍脾氣了,還是發瘋了,都要硬著頭皮把戲演完。後來這句話迅速流行於劇場間,不再侷限於動物演員,而涵蓋了各種想得到、想不到的突發狀況,舉凡資金短缺、颱風來了、舞台道具被偷了、演員導演吵架了,戲也終究得好好地演完。當然如今,「the show must go on」的應用範圍更廣了,各行各業無論遭遇什麼難關,「the show must go on」正是一種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無奈卻又堅持的精神
說到「the show must go on」,自然不能不提英國皇后合唱團1991年的同名歌曲,歌詞中「Inside my heart is breaking/My make-up may be flaking/But my smile still stays on (我的內心碎裂,臉上的妝剝落,但臉上的笑容堅定依舊)」,唱出了幕前幕後舞台生活的拉扯掙扎。後來這首歌加入澳洲導演巴茲魯曼(Baz Luhrmann2011年華麗歌舞片《紅磨坊(Moulin Rouge)》行列,成為劇中一大高潮,讓戲中戲的舞台劇情,成為真實世界中三角戀情、橫刀奪愛、藝術家與金主、天賦人權與貴族特權彼此角力的縮影。
雖然這句話一直很難找到和英文一樣鏗鏘有力的中文翻譯,「戲總是要演下去」這些「ㄒㄗㄕㄑ」好像少了些有力的子音,但這幾日轉開電視,倒是不時可看見「the show must go on」的精湛展現。生活在只有即時快報,沒有什麼深度報導的台灣社會中,每一周的新聞就好像是美式影集單元劇,每周都有一個主題,所有事件都圍繞著這個主題;不過在緊湊的情節之後,下周又會換上另一個主題。來不及在當周收尾沒關係,還可以鋪梗,留待季末一起收線。本周上演的劇情重點,自然是接續年初強檔熱門的〈阿帕契單元〉,與看來像是會一路演到明年一月的本季主線〈總統誰要選〉!
〈阿帕契單元〉大致可分為三集:第一集為「頭盔敬禮事件爆發」,第二集是「這裡不是要塞堡壘」,以死老百姓們報名參觀劇中主場景埋下伏筆,第三集則是「首發團成行」。可惜與前兩集相比,第三集(也許也是完結篇)顯得有些後繼無力。不過我想這正是製作單位之本意。說實話,製作單位一開始應該是沒打算要公開播出這齣戲的,看來只是個小圈子內的餘興節目,像古代皇室請人家來家裡演出那樣。只是誰知道其中一名演員,竟然把畫面放到公開頻道,按下播放鍵,這下the show must go on,不演完也不行了。
儘管劇情走向和觀眾期待不太一樣,但製作單位倒是很有創作上的氣節,不肯就此讓步。觀眾想要看到主角們得到法律制裁,但製作單位堅持主角威能(大概有簽合約吧),為了保全主角,只得修改一下劇中法令:「沒有啦!我們這裡不是要塞堡壘,沒有違法的。」觀眾順著這邏輯,想要跟進參觀這「不是要塞堡壘」的遊樂園,製作單位還能怎麼辦?The show must go on!只得裝出個敬業笑容(像皇后合唱團唱的那樣,my smile still stays on),說聲「請進請進,需要帶你們參觀一下嗎?」人家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阿帕契單元〉看來卻像是演戲的把看戲的當傻子,自己倒先成了瘋子。主題樂園哪來那麼大吸引力,觀眾要的也不是一聲「請進」,不過是要製作單位放掉主角威能,把劇情修改的合情合理一點罷了!
相較之下,〈總統誰要選〉則有著很不一樣的創作策略。這齣是早排定期程演出的,不像〈阿帕契單元〉是硬著頭皮播出的。不過,〈總統誰要選〉比較像是演員們臨場發揮的即興劇,有著設定好(但我們不知道是什麼)的結局方向,演員也各自有著自己動機,在彼此不知道對方會說出什麼台詞、做出什麼戲劇行動的情況下,必須要設法達到預定的結局。於是,一開始我們可以看見角色彼此觀望試探,顯得有點畏畏縮縮,沒人敢貿然行動,都想要先知道對方會怎麼處理,才知道自己要怎麼演下去。但the show must go on,這就是即興(improvisation)最重要的地方,總不能和觀眾一起枯等,一定要有人果斷地先做點什麼,才能讓其他人接著反應。這時還好有個女角出場,想辦法東湊一句西湊一句台詞,設法讓劇情能走下去。身旁其他角色一時摸不著頭緒(即興劇難就難在這裡,要想辦法整合各自不同的動機),但也憑著多年經驗,與敏感的表演直覺,很快地跟上,一起演了下去。
只是演了幾集後,忽然發現女角太過自由發揮,好像和原先設定的路線有所偏差。這時要整個節目收掉,大幕拉上,和觀眾說:「抱歉演錯了,我們再從頭來一次」已是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畢竟觀眾早已投入其中(而且哪有人重演的!the show must go on),跟著一開始戲分很重的女主角過五關斬六將,克服旁人質疑與內心掙扎,早就有感情了。君不見每次美國影集演了五、六年的重要角色換人,都會有粉絲灌爆臉書、twitter,憤怒威脅「沒有xxx我以後再也不看了!」但還能怎麼辦,只得將錯就錯,在台上硬拗(理論上是演戲大忌,但只要做得夠全面,全體演員一起相信這是真的,也會很有說服力),和〈阿帕契單元〉一樣改點遊戲規則,趕快再推出別的角色。為了避免節外生枝,稍和主線有所違背的支線都先全數刪去,帶著觀眾一同鼓掌,結束前半段劇情以回歸正軌。
說不定在即興劇的規定之外,角色背台時還有偷偷交換資訊,討論一下接下來走向,這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最重要的是明星光環要先做好。平常下戲回家後,在臉書上加點感性的文青句型,分享一些溫馨的家庭煩惱,證明自己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活在虛假戲劇中,也不是嘩眾取寵的丑角,都是很好博取觀眾緣的方式。等到觀眾成為死忠粉絲後,自然會以欣賞偶像的心態,忽略劇情上的不合理。就像小時候(我啦)總覺得布萊德彼特演得每部電影都好精采一樣。不過,即興劇的刺激在於創作走向曖昧不明,也沒有個全權掌握的主創者,各角色被各自內在動機驅使,整體劇情發展是很難預料的,也為〈總統誰要選〉增加不少可看性。
只可惜《紅磨坊》裡的the show must go on,是對藝術與愛情的堅持,以及對貴族威權的反抗;但如今眼前上演的這兩齣大戲,卻是死不認錯、死要面子的虛假偽裝。最後發現,我們哪裡是觀眾?根本是逃也逃不出去的戲中人,也只能依憑臉上再也笑不出來的笑容,慢慢變僵
  作者白斐嵐

編按: the show must go on” 之中譯可作:『硬著頭皮幹下去』,而它接近的台語為:『頭剔落去,無洗呣煞唎』(tao tih loh kih, bo sei bei suat lih)

10/27/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