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道德經淺釋 (4)

《老子》,又稱《道德經》、《道德真經》、《老子五千文》及《五千言》,原為思想家老子的著作,中國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學派奉為創始典籍,有學者認為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神哲學著作[2]。在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漢初曾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为《道德經》。

道德經淺釋 (4)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
以其不自生(因為它不為自己而生),故能長生(所以能長生)。 
是以聖人(因此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因為謙讓反而獲得人民的擁戴),
外其身而身存(置之身外反而讓人民依賴他的存在),非以其無私邪(難道不是這種無私的精神)?
故能成其私(反而成全了聖人的理想嗎)。


第八章
上善若水(上等的善就如水一樣)。水善(水善的表現形式是):
利萬物而不爭(滋養萬物而不爭功),處眾人之所惡(甘居眾人之所唾棄),
故幾於道(所以水最接近於大道)。居善地(起居善於選擇吉地),
心善淵(心態善於融入平靜),與善仁(交流善於把握仁愛),言善信(言語善
於表達誠信),正善治(政見善於治理國家),事善(處事善於發揮能量),
動善時(行動善於把握時機)。​​夫唯不爭(惟有像水這樣不爭),故無尤(所以才能萬事無憂)。



05/18/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