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

【台灣文化Vs.中原文化】


美國生活點滴-5

【台灣文化Vs.中原文化】

今日有些年青的台灣人意識十分強烈,認為台灣人應發展自己的文化,以與大陸文化相分隔。原則上本人贊成,方法卻有許多商榷之處。

首先,一個新文化的形成須有其本身的語言、文字和思維方式。15世紀後西方派遣殖民團跨海去殖民時,除武力外,也傳授新的語文及散佈新的宗教仰。台灣自明、清兩代以來,從中國大陸來的新移民帶來了自己的漢文化,言語及文字。清廷把台灣割據日本人後,日人要台灣人學習日語,以便台灣人的想法與日本人接近,以利其統治,可見語言、文化、思想三者離不開……..


而自古以來來自大陸的台灣新移民因人數較多(majority) ,故四、五百年來,雖先前歷經西班牙人及荷蘭人的統治,但未見這兩國文化給台灣顯著的洗禮與衝擊。而台灣人的移民文化,不可避免地與某些當地高山族文化之結合,政治上又與中國大陸分分合合,但『分則治,合則亂』的歷史教訓,益使台灣人更嚮往獨立自主。

1895-1945這五十年的日據時代,使台灣更現代化,也與中國大陸的思想和價值觀愈隔愈遠。但不幸1949年蔣介石敗戰,帶了二百多萬軍民來台,使台灣人再度蒙受『外來民族』的統治(李登輝贊成此看法)。當時雖然語文接近,但文化差異已大。也印證中國歷史-『外來野蠻民族入侵、蹂躪高等文化的民族』的先例….. 從五胡亂華,金人侵宋,韃靼入主中原,朱元璋雖趕走蒙古人,但又來了滿族…….. ..。直到毛澤東終於體會到一句哲理槍桿子出政權

19451995年李登輝選上第一任民選總統後,台灣人歷經五十年的中國人統治。從甲午迄今一百多年過去,台灣人努力獲得直接的民主,可以選舉自己的領袖。但中、台兩地文化差異仍在,目前中國人的不斷『文攻武嚇』,使一般年青人「受夠了」(fed up) ,但「莫法度」。空口討厭『阿六仔』沒有用,能真正擺脫中國人的影響? 很難,但並非不可能。

本人認為最重要因素之一為『文化』,若台灣人繼續使用同文同語的漢文,機會就不大,發展真正屬於台灣人自己的語文,則不無可能。如何發展?從歷史事實看有幾個模式可供参考:
1)     模仿越南人及韓國人擺脫中原文化的模式
兩國成功保存本國文化,越南靠法國神父創建羅馬拼音的越南文字,韓國則獨創韓文並保存其音,也遏止中原文化繼續入侵,但無法與世界主流語文-如英、法語文接軌,吸收新文化。
2)     與日文同化
          中國人一向仇日,外省第二、第三代難免仇恨之心仍有。台灣哈日族成不了氣候。台灣              人學過日文者多已七老八十,缺少影響力,雖然當今日本人多少存一點在文化上想「收復            台灣」之心。雖中日文字差別小,但中日思維差距大。
3)     仿新加坡模式。
李光耀成功脫離馬來西亞,建立以英文及華文為主的文化。其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 雖然可笑,但使其較易受英語系國家的接受與影響。可惜隨大陸的崛起,改採簡體字,再度投入中國人的懷抱。
4)     仿菲律賓式:
菲式語文乃當地土語+西班牙文+英文,混雜而成。雖非正统英文,但其文化易受英語系國家的接受。美國大兵喜歡娶菲律賓女性,勝過越南、南韓,可証明美國與菲律賓文化比較接近的關係。
5)     採用英文,完全台灣化:
最徹底也最理想,但恐怕很難,至少須時30-50年才見成效。

台灣自1995年李登輝被選上,因忙於政争,鞏固本身領導權,故「台灣化」未見成效。2000年阿扁繼任後,又忙於撈錢,兩人兩任共執政約16年,脫離中原文化的努力還是空轉。馬英九-八年執政,除巴結阿共外沒有突破,蔡英文本身則除了北京話和客家話外,台灣話不懂,如何重視台灣化?

綜觀上述,完全去除中原文化的影響,恐怕十分不易。連雅堂先生在『台灣通史序』一文中說:「創業維艱,守成不易」建立一種新語文太難。用英文完全取代現有漢文雖是根本之道,但十分艱辛。即令將漢文用台灣話取代就十分困難,尤其如何在法律等公文文書上去除漢文用字之簡,如漢文『兹事體大』台語如何表達? 『代誌大條』? 又「其母」等於「他母親」,等於「彼母仔」但『他媽的』又如何呢?


Justin La寫於美國

10/02/20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