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之原作與電影
【前言】:
每次碰到對問題看法或描述已發生過的事情時,那種大家各說各話,搞不清楚事情真相的新聞,電視主播都會說:「有如羅生門」,那到底什麼叫「羅生門」呢?
【小說作者】:芥川龍之介(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
號「澄江堂主人」,俳號「我鬼」,日本小說家。本姓新原,幼年即過繼於其舅父,改姓芥川。 芥川龍之介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寫了超過150篇小說。他的極短篇小說篇幅很短,取材新穎,情節新奇甚至詭異。作品關注社會醜惡現象,但很少直接評論,而僅以冷峻的文字和簡潔有力的語言來陳述,讓讀者深深感覺到其醜惡性,這使得他的小說即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又成為當時社會的縮影,其代表作品如《羅生門》和《竹林中》、《蜘蛛之絲》等已然成為經典之作,甚至翻譯為漢語,選入臺灣的高中國文課文。
1892年芥川龍之介生於東京,父親新原敏三在京橋區入船町8丁目以販賣牛奶為生。他出生7個月後母親即患上精神病,他被送到母親的娘家撫養,後來過繼為舅舅的養子,遂改姓芥川。(芥川後來之患精神病是否傳自母親,仍有争議)
芥川一家鍾好文學與戲劇,充滿濃厚之江戶(東京)文人氣息,龍之介受此薰陶,故有深厚之文藝底蘊。1913年他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期間開始寫作。畢業後通過教授英文和作報紙編輯維持生計。1914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羅生門》,並未受到重視。
1916年芥川畢業,論文題為「威廉·莫理斯研究」,其成績位列同屆二十人中之第二名。他在《新思潮》雜誌發表短篇小說《鼻子》,夏目漱石讀到後非常讚賞,對他多方關懷。這段時間他也開始創作俳句。1918年他發表《地獄變》,講述了一個日本戰國時期的殘酷故事,通過畫師,畫師女兒等人的遭遇。反映了純粹的藝術和無辜的底層人民受邪惡的統治者的摧殘。
1921年芥川龍之介作為大阪每日新聞報社的記者前往中國四個月,這次任務非常繁重。在任務的壓力和自身壓抑作用下,他染上了多種疾病,一生為胃腸病、痔瘡、神經衰弱、失眠症所苦。回到日本後,1922年他發表了《竹林中》,與Ambrose Bierce的《月光小路》結構類似,都是在一件案子的調查採集的各方的證詞與說法。不同的是《月光小路》最後澄清了事實,而《竹林中》中各方的證詞某些地方重合卻又有很大矛盾(controversy),但是又都能自圓其說。整個作品瀰漫著壓抑,徬徨,不定向的氣氛。這反應了作者本人迷茫的思想。自此以後,由於病情惡化,芥川龍之介常出現幻覺,當時的社會形式也右傾,沒有言論自由。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壓抑,如《河童》。
羅生門 (小說)
《羅生門》(日語:羅生門/らしょうもん Rashōmon),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1915年11月發表於雜誌《帝國文學》上。故事是引用古典民間文學《今昔物語》中「羅城門登上層見死人盜人語第十八」的部分情節,加上作者的想像完成的。
【故事背景地】
羅生門在日文漢字中是「羅城門」之誤寫,原來的意義是「京城門」,指的是7世紀日本皇都所在平城京及平安京的首都城的正門,後來日本皇室衰落,天災內亂頻仍,羅城門因年久失修,成為一個殘破不堪的城門,也正是這篇小說的背景地點。(按:日語「城」讀成じよう(ziou),但讀成しょう(show), 則漢字只能寫成「生」)
【原故事大綱】
平安時代後期有一位被主人解僱的賤民,傍晚在「羅生門」城樓,考慮是否要偷竊維生或是充滿道德地餓死。他看見一個老太婆正在拔取城樓上一具無名屍的長髮,準備編織成假髮變賣換錢。賤民便出面抓住這個老太婆,責問她褻瀆屍體的行為。老太婆辯稱這個死人生前把蛇肉假裝成魚肉騙人維生,並認為「自己也是為了維生才拔掉死人的頭髮」。這位饑腸轆轆的賤民聽到這些話,心中一念,「大家都想求生存不是嗎?」,轉眼間變成強盜,他打昏了老太婆,剝去她身上可以變賣的衣服,趁著天黑逃離現場。整個故事以「羅生門」的特殊場景,描寫充滿自私的人性,同時反映出人性的醜惡的一面。但以上這些並非後人所熟知的『羅生門』。
【衍生出作品】
1950年有「鬼才」導演之稱的黑澤明所拍攝,並贏得1951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電影《羅生門》,其實是根據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及另外一部小說《竹林中》改編,將其二劇情和主題融為一部電影。以後電影的『羅生門』情節更為著名與被人們所傳誦,任何「各說各話,撲朔迷離」的情節概稱為『羅生門』。
【電影劇情】-劇本由黑澤明、橋本忍兩人改編
三天前樵夫進山去砍柴,在草叢間見到一頂女帽與一頂武士帽,旁邊有一具武士屍體,嚇得他趕緊去報官。差役抓住了殺死武士的強盜,在公堂上強盜承認因見武士妻子美貌而起了賊心,並強暴了她。他說由於武士妻子堅決要他倆決鬥,在決鬥了23回後,他殺死了武士,但其妻卻逃走了;他以此誇耀自己武藝高強。武士妻子的供詞卻說她受到強盜侮辱後,撲到丈夫身上哭訴,而其夫卻鄙視地看著她,毫無憐惜之意。因此她悲傷地昏了過去,手中所持的短刀因而誤刺武士。這時公堂上讓女巫將武士的靈魂招來審問,武士卻說其妻唆使強盜殺他,使他感到十分絕望,便拿起妻子留下的短刀自殺。
而目睹真相的樵夫其實看到強盜與武士兩人的決鬥,卻害怕惹上麻煩而不敢在官府說出真相。事實上在妻子被玷污後,武士竟嫌棄妻子,原先想將武士的妻子佔為己有的強盜見此狀便覺索然無味,武士妻子見兩人皆不願為了自己而戰,感到沒面子進而挑撥離間,故強盜在胡亂的打鬥中僥倖殺死武士,乞丐、樵夫和和尚三人正談至尾聲時,忽然聽到嬰兒哭聲。乞丐首先找到被遺棄的嬰兒,立即剝去棄嬰的外衣打算變賣,卻被樵夫阻止。
乞丐便說人們都是很自私的,包括樵夫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乞丐質疑案件中鑲滿珠寶的短刀不知去向,猜中了是樵夫因為貪婪,在案發後私下偷走了武士妻子的名貴短刀,所以才不敢向官府說出事件的真相。最終乞丐還是搶走了孩子的衣服,樵夫想去抱孩子,和尚誤以為他還想剝去孩子的貼身衣裳,引起了爭吵。最後樵夫說:「我已有六個孩子,不在乎養第七個孩子,讓我領養吧!」和尚這才知道自己誤會了他的好意,將孩子交給了他。原本因人性自私邪惡而萬念俱灰的和尚,終仍相信世界上還是存在值得相信的人。此時滂沱大雨終於停止,夕陽照著樵夫離去的背影。
【電影角色】-四位突出的角色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多襄丸
|
在京都臭名遠揚的盜賊。好女色,被真砂的美貌和性情吸引,因此襲擊了金澤夫婦。
|
|||
金澤武弘
|
旅行的武士,被多襄丸巧言帶到深山裡,後被殺。
|
|||
真砂
|
金澤的妻子。乍一看老實貞淑,但內心性情激烈。
|
|||
樵夫
|
金澤遺體的第一發現者。
|
|||
|
||||
影片《羅生門》是一部黑白電影,其中並沒有應用什麼高科技技術、CG特技等。它描述的是當時社會人們的自私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不信任的一種極不和諧的人際關係。整個故事都以黑灰色調為基礎,表現出一種嚴肅、神秘而又凄涼的氛圍。
*1927年芥川龍之介繼續寫作隨想集《侏儒的話》,作品短小精悍,每段只有一兩句話,但意味深長。7月24日因「恍惚的不安」仰藥自殺身亡。他是明治維新後接受英國文學教育最成功的文學家,迄今『芥川文學獎』仍為日本最高榮譽。其作品含creative writing (創作),頗能被西方讀者接受,與美國偵探小說鼻祖-Allan Po(愛倫坡)不同的是,故事主題除了suspense (懸念) 外,另强調探討人性
(human nature) 、自私自利 (self-interest) 與自我辯護 (self-defense)
等,彰顯出法庭上的攻防,也因此日本東京帝大的外文系亦因他而揚名國際。又芥川的寫作風格受16-17世紀英國作家莎士比雅及Christopher
Marlowe之影响,喜歡把過去或未來生的數度空間扯在一起。如在Dr. Faustus悲劇故事中,一個人出賣靈魂給魔鬼以求權力與知識。而在羅生門中,作者安排死者的原告還魂與現存的被告對刑案對簿公庭,各為自己辯護,予讀者更多想像空間。
取材自網路與wiki百科全書
Justin
Lai 編
07/30/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