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臺灣的偏左意識在哪裡? (2)

臺灣的偏左意識在哪裡? (2)
第二,瞭解稅制
我們一天到晚聽到臺灣人喊「中華民國萬萬稅」。但是只要看一下下面幾個國家的總稅收占生產總值排行,就可以看出 「中華民國萬萬稅」只是一個迷思。
付稅這件事是直覺和邏輯的拉扯。就直覺來說沒有人願意把辛辛苦苦賺的錢拿出來,但同時我們也理解,我們期待的社會改革和福利,沒有一項不是要用稅收來實踐的。柯P如果要實踐他提出的市政,很有可能在未來必須增加一些稅率或是稅目。而因為所得稅率採累進制,加上資產稅的課徵,到時候越有錢有資產的人會受到越大的衝擊,也會越想盡辦法來反對。那時候他們一定又會拿「中華民國萬萬稅」這個說法做為號召,因為這招幾乎屢試不爽!我希望臺灣大眾不要再掉入這個圈套。那些人不會告訴你的是,當你慶幸自己省下了那幾趴的稅,他們省下的可能足夠營運好幾家公立托兒所。這就是瑞典這麼多人明明知道每年要多付一些稅,還是寧願投社民黨的原因。其實現在世界上幾乎找不到另一個像台灣在稅制上這麼優待富人的民主政體了,就連最保守的美國共和黨和日本自民黨,都要給他們的一般大眾一點面子。
另外,我也聽過很多台灣人說,與其要求富人付稅,達到資源重新分配,還不如努力加油,讓自己也躋身富人的行列。我沒有聽過比這更謬誤的想法了!可悲的是,真的很多人被這個信仰牽著鼻子走。這個心態造成的現實是社福措施的普遍缺乏,和社會不平等的加劇,讓受薪階層在公司爆肝賺房租錢,還擔心沒錢撫養下一代。事實上,個人追求致富和社會福利不應該互相衝突,在西北歐的福利國家也有很多有錢人,他們住的房子,開的車,享受的地位,都是一般人得不到的,只是他們社會責任也相對比較高,如此而已。
第三,參與政治
人民對政府的信賴感是增進社會福利和公共建設的關鍵,這個信賴感只能建立在完全開放透明的政府機關,和理性的監督和質詢上。柯P在政見中已經承諾要將財政透明化,假設他做到這點,那剩下的就是在野、媒體、和人民監督的功夫了。關於這點,我在這裡想提出兩個現象供大家思考。
第一個現象是台灣的「嘴砲」文化。當執政者政策失當,我們的回應常常不具任何建設性,我看過最普遍的說法有「xxx良心被狗吃了嗎?」「xx黨,不意外」等等。這不算是參與政治,只是嘴砲而已。在質疑政策失當時,真正重要的是督促政府出面解釋,提出改善的方法,和預防錯誤再次發生。前幾年瑞典右派聯盟提出一個創造更多勞動階層工作機會的方案,那就是減免餐飲業的稅目,希望透過鼓勵餐廳雇用更多人手來刺激勞動市場。兩年後,有媒體計算出來,這兩年國家因為這個政策而損失的社會成本,和真正創造出來的工作機會完全不成正比。這些數據造成民眾質疑的聲浪。面對輿論壓力,執政黨出面解釋,分析他們此項政策也鼓勵了新餐廳開業,同時降低了餐廳價格,刺激更多餐飲消費,如果綜合這些因素,確實可以平衡社會成本,長遠來看還可望促進成長。他們也瞭解到餐廳老闆雇用更多人手時,其實有很多隱藏的成本,所以提出了幾個方案,希望讓餐飲業雇人更簡單。經過了政府的分析之後,有很多人表示理解。(也有很多人不買單,最近社民黨一入內閣就提議要取消這個對餐飲業的稅率優惠。)
以上是一個瑞典的人民、媒體和政府機關分析和探討政策的典型例子,仔細想想,我們在台灣鮮少能讀到媒體有如此具體的分析,鮮少能聽到台灣民眾不帶嘴砲的聲浪,更別說得到政府即時切題的回應。這絕對是一個朝野全體努力的方向。越是就事論事的輿論,越能督促政府。漫天開罵只會讓他們有機會模糊焦點,或是找一個讓民眾可以指著鼻子罵的代罪羔羊,讓真正的議題不了了之。坦白說,所有政黨的最高守則都是鞏固選票。台灣的政黨一直以來可以用打族群情感牌來吸引票源,模糊其他議題,是讓臺灣民主進程跛腳的主因,我希望台灣的政黨今後有個民主政黨該有的樣子,拿出實際政策來說服選民。同時每一個公民對公眾事務的批判能力也非提升不可。無論你投的是不是柯p,現在已成定局,如果有不滿,請把它轉化為有建設性的批評和質疑。在瑞典,右派聯盟這八年來有許多對公共部門的改革,也受到了社民黨支持者的肯定,社民黨政府宣佈將在維持這些改革的基礎上繼續推動社會福利。所以理論上,只要政府能有效被監督,不管選戰誰贏了誰輸了,每一個人民都是贏家。
台灣人討論政治時的另一個現象是一種被媒體牽動的餘興文化。這次六都選戰打得火熱,我最愛每天上網看選戰新聞 ,娛樂性十足,然而我們每天討論的議題總是隨媒體起舞,今天報導了什麼大家就一窩蜂討論,隔天又有新的。瑞典的選戰相較之下單調多了,主流報刊一定會把主要版面留給幾個重大主題:經濟,社福,教育,環境,歐盟,兩性等等。每次在選舉前,瑞典報紙的版面常常滿滿的都是圖表和解釋,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瑞典在這些主題上的現況和展望。可能有這十年來瑞典電力的各種能源分佈,指出不同黨對核能的政見。或是這十年來社會各階層的收入曲線圖來說明瑞典的收入發展,指出高階層的收入增加速率比其他階層高了好幾倍,造成社會不平等加深等等。
臺灣媒體常用政治人物的言行互動吸引我們的視線,讓我們忘了還有更重要事要討論。其實一個再熱門的話題,如果對社會未來沒有什麼實質的後續影響,那充其量不過是餘興。當然我不是說我們不應該有點餘興,但是很多人覺得看了這些餘興話題,耍耍嘴皮子,就是討論政治了,卻不自知把花邊新聞誤當成了真正的資訊,是很危險的。
以上是根據我對瑞典社會的一點點瞭解,反思台灣民主的一些淺見。民主法治這個字眼聽起來很高尚,但是相反的,民主法治恰恰就是建立在人心一點都不高尚,還會不斷犯錯的假設上。就算是民主發展再完善的國家,也會不斷地發生錯誤和弊案,重點是在面對人性弱點的時候,我們怎麼減低損失,預防重演。我感覺台灣絕對有潛力成為全亞洲民主制度和公民社會發展最成熟,最適於居住的地方。

吳媛媛-(作者台大中文系畢業,瑞典隆德大學東亞政治碩士)

04/14/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