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古詩詞-71) 【書法與佛法】

(古詩詞-71) 【書法與佛法】

畫禪似識西來意
書法如参空外音

上列對聯為何人所書不詳。下列左邊大作為前台大教授台靜農先生所書
                                     
                                                                                  本人拙作

這幅行草書,為七言對聯,上聯『畫禪似識西來意』下聯『書法如參空外音』。大意略謂:書法與佛法密不可分,『書法闡述佛法,佛法指引書法』。台氏的行草書法,以明倪元璐書風為形貌,摻入他最擅長的漢碑,雜糅倪氏的帖學與漢的碑學,發展出帖學、碑學兼融的風貌。
《賞析》:
此幅書法,台氏用筆如萬歲枯藤,筆劃顫動,筆筆使力如金戈鐵馬,線條糾結,耐人尋味。通篇書法「隸意濃厚,又具飛動之姿。細究其功力,雖挪用明代書家倪元璐書法造型,然而他卻極為聰穎,學倪而反倪,倪書一向下筆如奔馬馳地,挾風揚沙,達到快心暢神之境;而台氏則走相反路線,行筆緩慢,線條抖動有拙趣,徐徐寫來有斑駁金石味。因此倪書的快速、飛動、遒勁、瀟灑之風,在台氏筆下則成為另一番境界
純正佛教的寫經、刻石、摩崖等原本出於純粹的宗教目的,卻在無意中發展和保存了中國的書法形態,如果中國書法史中缺少了這些傑作,就會黯淡幾分。1940年代北大名教授陳寅恪曾經說過: 『藝術之發展多受宗教之影響,而宗教之傳播,亦多倚藝術為資用』。佛教自從東漢明帝時傳入東土後,便與中國本土的書法藝術建立了密不可分的關。
台靜農教授生於安徽霍丘,字伯簡,號靜者,齋名龍坡丈室,畢業于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1946年去台,歷任臺灣大學、輔仁大學教授和中文系主任台氏真、草、隸各體書法皆精,受教於沈尹默,隸書學「華山碑」、鄧石如、「石門頌」,行楷書則學顏真卿「麻姑仙記」及「爭座位帖」,行書寫倪元璐黃道周,並涉獵漢代金文碑版魏碑。其篆刻從漢印中來,惜作品較少。
有《靜農書藝集》及小說、散文出版,曾於歷史博物館舉辦書法個展。台氏為學者畫家,早年以濃厚的人道關懷創作文藝,甚獲魯迅青睞,頗富文名。渡台之後,以寫字抒發心中鬱積,乃鑽研書藝。書風高雅蒼勁,透顯著倔強傲岸之風骨。
《另註》:本人就讀台大期間,常聞台教授大名,但未選其所開授之課程,亦未知教授之書法功力如此高超,如今回想,誠為一憾事。台靜農教授在台大中文系任教時,另有毛子水、曾約農(外文系) 、沈剛伯(歷史系) 等知名教授 。同一時期的葉慶炳老師才升任講師不久,另與本人同期的曾永義(台南一中校友應曾受教於台、毛教授等人)。曾兄後來成為台灣漢學權威,據聞曾任中研院教授多年。

Justin Lai撰並仿台師大作如圖


12/20/20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