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認識『彌賽亞』與韓德爾

Messiah (Handel)

一、       認識韓德爾 (George Frideric Handel)

                     
        1733年的韓德爾                                               誕生處
、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年生於德國,後成為一位傑出的德、英兩國的巴洛克的作曲家,以他的歌劇、聖樂、讚美歌、與風琴協奏曲而聞名。韓德爾在德國漢堡的Halle小鎮與義大利接受嚴格音樂訓練,1712年在倫敦定居。1727年歸化入籍英國。
二、       彌賽亞是在1741年由 Handel編組的英語聖樂曲,內含聖經內容,它是
Charles Jennens取材自King James 聖經及與一般禱告集並列的讚美詩版本。它首次於1742413日在英國都柏林演出,一年後在倫敦首演。經過一次初期大眾中等的接受之後,這個聖樂受到歡迎,後來終於成為在西方音樂中,最著名與最常表演的合唱作品之一。
            
             本人石雕像                                        與喬治王泛舟於泰晤士河上
          
        
         1726年德國漢堡歌劇院             
彌賽亞來自於希伯來文מָשִׁיחַmoshiahch),與希臘語詞基督christos)同意,直譯為受膏者。受膏是一種宗教儀式,經由先知,以聖膏油塗在候選者的頭上,確認此人是上帝所選中的人,將可以成為君主或是祭司。在阿拉伯語中مسح(masah)亦有擦拭之意。《舊約》記載的第一位受膏者是祭司亞倫,經由摩西為他執行受膏禮。數百年後,撒母耳大衛執行受膏禮,宣告他將繼任,成為以色列王。

但也有些人受膏或奉派擔任特殊的職位,卻沒有實際經過受膏儀式。例如聖經把摩西稱為「基督」,意即「受膏者」,因為他曾被選作上帝的預言者和代表。[4]猶太教也用這個詞來指出自大衛家系的拯救者,由他帶領以色列國恢復大衛統治時期的輝煌盛世。

經由他作曲的義大利歌劇,從1712年開始住在英國,他的名望就已經建立。1730年代他轉向英國聖樂發展,來回應大眾的口味;彌賽亞是他在這種形式的第六個作品。雖然結構上類似歌劇,可是在戲劇上卻不是;因為沒有演員角色的模仿與很少的直接口白。相反地,Jennens的內容是一項延續的反射在耶穌就是彌賽亞。
三、       本作品三部的結構大約等於韓德爾三幕歌劇,這三部由Jennens細分為
「景」,每一景收集個民數記或『動作』這些以叙唱、詠唱與合唱的形式出現。有兩個樂器上的民數記,以法國序曲風格的交響樂開始,和在第一幕中間常被稱為田園交響的樂曲。

第一部分,彌賽亞的出現與舊約先知們預測的童貞出生。向牧羊人宣告耶穌誕生的喜訊是以聖路加福音的話作代表。

第二部包括基督的愛與死亡、復活、升天、首次將福音遍及全世界、與一次明確的敍述主用『哈里路亞』總結的榮耀。

第三部分在預測最後審判日與復活之後,以救贖的承諾開始,最後以戰勝罪惡與死亡,和對基督的歡呼結束。依Donald Burrows-音樂學家的看法,大部分內容充滿如此的引喻性,以致對聖經故事不瞭解的人是無法理解的。為幫助聽眾,他印了一本小冊子來說明選擇經文的理由。

在基督教徒的傳統,彌賽亞或救贖者的人物就是耶穌,或如其門徒所稱之基督或耶穌基督。其中第一幕由以賽亞和其他人的預言開始,然後轉移到向牧羊人的報喜,這是唯一取材自福音的一幕。第二幕韓德爾集中於Passion (熱情) ,並以『哈里路亞』的合唱結束。第三幕他涵蓋耶穌的復活與在天堂受光耀的讚美。

雖然死後多年他的作品被用更大的規模來表演,而後來莫扎特也加以修改並擴大,但在2021世紀中,則有更多忠於其原作品之傾向。

在瞭解以上之後再來欣賞 ”Messiah” ,相會進一步瞭解為何在耶誕日,各地教徒皆以聆聽它作為主要活動之一。請欣賞。






                                                               Justin Lai編譯
全聯會
12/24/20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