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臺灣注定失去大陸的年輕一代?

臺灣注定失去大陸的年輕一代?

「太陽花運動」後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大陸正在失去臺灣的年輕一代。我不知道這樣的觀點是否是臺灣的主流觀點,還是只是媒體情緒化的表達。不過這樣的一種觀點,大抵是站在臺灣的角度來思考的吧。我經常看臺灣的電視節目報導,臺灣的選舉我也看,臺灣很多名人開在大陸的博客我也看,我不知道臺灣是否也有這樣的同齡人關注大陸的事情?最近的臺灣地方選舉,大陸的微信也有很多分享。關注了臺灣那麼久,有時自己反而有個疑問:臺灣的朋友們,你們瞭解我們嗎?瞭解我們大陸的年輕一代嗎?
也許,對岸的你們,會覺得我們什麼都不懂,不懂民主,不懂自由。確實,我們並沒有民主的實踐,但這可能不代表我們不會閱讀,不會思考,不會觀察,不會體會。從羅馬人的故事(羅馬人的公民思想及法治意識),三權分立的思想到社會契約論,洛克和盧梭的自然法思想,我從本科階段就在閱讀,更不用提學校要求我們閱讀英文原文的美國憲法判例。
此外,舉以下幾個事實:大陸院校這幾年發展較快,新進教師一般也需要有海外經歷;2013年,大陸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在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因此很多國家的人都會在大陸經商;沒有最新資料,但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截止2007年出國留學的人數已達100;在校階段只要自己積極爭取,學校一般都有提供對外交流的機會;隨著大陸的經濟發展,出國旅遊也越來越方便,拿我來說,這幾年一般會一年出去旅遊一次。我們不是沒有知識,沒有機會去觀察民主。當然,沒有民主實踐的我們,對你們理解的民主,我們有自己的看法,至少我及我周圍的很多人都認為現階段大陸如果實行民主,將會像臺灣一樣亂,甚至更亂(笑)。
從高中念書時,身邊就有對岸來的同齡人,念到大學碰到的臺灣同學更多了,臺灣同學給我的印象是有良好的家教,性格溫和,說話很有禮貌,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都非常積極。但臺灣同學突出的特點就是:坐不住,不讀書。也許大陸的教育確實比較差?自習教室裡很少見到臺灣學生。博士階段大家都在苦讀,但在微信上,只有臺灣的同學在各種咖啡館、餐廳轉,也許這也是一種學習?我不知道。但一到答辯的時候,有讀、沒讀是很容易看出來的。不過老師們大都理解,對大陸學生的要求一般比臺灣同學嚴(笑)。
大陸曾經引進過很多外國的制度,但是完整的移植過來後,發現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們發現制度的有效實施,需要多種因素的集合。不是一個「大詞」、「美詞」就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所以,當你們和我們談論問題的時候,能不能幫我們說清楚這些你們喜歡的概念背後的利弊?中國實際能不能被這幾個你們喜歡的概念所囊獲?而不是只是拋幾個詞彙給我們?
在大陸,一個年輕人的從政一般要從基層,最邊遠地區一步步幹起。沒有地方的實際成績,是很難提拔上去的。因此,在大陸沒有喧鬧的口號,也沒用不切實際的爭吵,標準很簡單,一個字:!用數字說話!把一個鄉治理好了,治理一個縣,再治理一個市,治理好了市,才能治理省,最後才是國家。張五常說,中國大陸縣際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要想脫穎而出相當困難。在臺灣佔領立法院並且喊很多口號就能出幾個學生領袖的現象,怕是在大陸不太可能,沒有基層經驗可能就把你擋在門口了。這樣的一個人才選拔的方式,不知道臺灣的朋友們你們瞭解嗎?網路上對岸的年輕人說自己沒有機會,不知道在大陸那些必須從基層小鄉村開始幹起的大陸同齡人將情何以堪。也不知道,我們這樣有大陸特色的人才選拔機制能不能入對岸的法眼(笑)?
你們不瞭解美國的年輕人,也不瞭解日本的年輕人,你們只關心別人瞭不瞭解你們。無論對方是否是你們最大的交易夥伴,你們也只關心自己。你們不關心世界如何變化的,不關心對岸的年輕人成長起來後,如何看待你們,這也沒有關係。因為,臺灣也就是這樣過來的。在這勢力的世界裡,不會有太多人瞭解非洲的一個小國是怎樣運作的,有什麼的特質。但是,我更想問的問題是,我們憑什麼要瞭解你們?更可提問的是,為什麼不是你們瞭解我們?也許,更有可能的不是臺灣在失去大陸的年輕一代嗎
一定有人會說:阿陸仔滾蛋啦。這也是言論自由吧?大笑幾聲暫且停筆!
(作者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生)

弘毅


02/17/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