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習作雜感」
一般書法練習多從楷書,如臨名家字帖開始,然後行書到草書。但也有人轉學隸書、小篆、甚至甲骨文等,依各人喜愛。字體分大、中、小楷,一般楷書適合小楷,行草書都用大、中楷。因小楷字體工整,而行草大、小粗细不拘,比較浪漫(romantic) 又具感情,然後再重視全文之组合(日人稱くみたて-组立)由行草到狂草,須一段時間苦練。所謂「張(旭) 狂、懷(素) 顛」,風靡世人幾百年不衰,應有其道理。而寫作者的構思和靈感亦十分重要。如狂草大師-懷素曾言「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一語道破,書寫時的靈感,左右一篇書作的好壞至深且鉅。故名書法家-孫過庭言:「非夫心閑手敏,難以兼通者焉」。即英語所謂 Relaxation + Dexterity = Mastery.
草書中字與字間,常因「筆斷意連」,導致名家創造出,許多好看的連體字。通常兩字相連十分普遍,三字、四字甚至五字亦有。一般相連字,沾一次墨汁寫畢,正如詩句「全靠墨汁扇風情」所述。而墨汁之濃淡均勻,全靠經驗。以下為本人近日習作之例子:
正楷體為「川水共此流」,此字詞源自網路某群組的某藝術團體,所創詞句:「今夕是何夕,共此水川流」。本人以「共此水川流」語意不清,故擬改為「川水共此流」。另外,有趣的是:若讀者諸君不同意此詞的排列法,下列幾種新排序,你認為那幾個較合理又順口?
1) 此川水共流
2) 此川共流水
3) 川流共此水
4) 水流共此川
5) 共此川水流
6) 流水共此川
7) 其他…. 哈哈!
其次行書(running hand) 和草書 (cursive hand) 兩體之寫法,是注重「圓形」字體? 還是「方形」寫法較好? 倘用圓形,則很像鰻魚(eel) 或蚯蚓(earthworms),台語叫圓滾滾,彷彿缺
骨氣,如側重於方形,則顯太剛正。所以有位名家主張「方圓並濟」,日本書法家則叫:
「まるみの中に、かこうがあつて」- (圓中有方) 」。應不無道理。
又並非所有詩、詞句均可用「連體字」方式寫出,宜視字與字之間筆劃的連結是否順暢、自然,以及能否挑選一個字的適當字形而定。而在書法同好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多與人切磋,必將獲益。倘若你看看六個月或一年前之作,覺得還可以,那表示你「没有」進步,如果你感覺不好,則表示你「進步」了。
Justin Lai
10/01/20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