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胡說八道」
日昨為文探討「胡說八道」之緣由,提到本詞之意為:『胡人說「八道」』,即說的話不合理。相當英文的:it doesn’t make sense. 其中八道應指佛教教義: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應無疑義。但有某友人讀者持不同看法,認為『胡人說涅磐(註)八正道,中原人聽不懂胡語,也不知佛法,把胡説八道說是一派胡言,有點誤解…』。又『佛教傳入中土先走陸路而來,所以唐僧三藏西去求佛法,也是走陸路而去,北朝胡人留下佛跡很多(?) ,至今成為世界人類遺傳文化之大要之一...』等語。
註:《涅槃(巴利語:Nibbāna;梵語:Nirvāṇa),佛教術语,又譯為泥洹、般涅槃、泥盤那。意譯為圓寂、滅度、寂滅、無為、解脫、自在、安樂、不生不滅等。佛教教義認為「涅槃」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滅盡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中的種種煩惱、痛苦,從此不再受後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輪迴」》。胡人生性殘暴,是否瞭解「涅槃」,頗值懷疑。
首先我們須先探討中國人所謂的「胡人」,究竟是指那些人?在秦漢時,冒頓統一各族,形成匈奴帝國,成為北方諸胡的代表,因此,「胡人」有時成為「匈奴」的同義詞。東漢末年,北方各游牧民族,包括烏桓、羯、鮮卑、匈奴等,皆被稱為「胡人」。在此時,也出現「五胡」或「諸胡」的說法。一般而言,秦、漢以來,凡是漢族以外的邊彊民族統稱「胡人」,比較具體成形的叫「五胡」,它包括「匈奴、鮮卑、羯、羌、氏」五族。而「五胡」之名,源自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思想家-鄒衍所創。他主張「五胡」來自「五德終始」,五德即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生、相克,當時除秦國以外,各國君主皆同意此說。
但自曹操開始,魏、晉就不遺餘力將匈奴、羯、氏、鮮卑、羌等各少數民族內徙,「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水、渭水流域,對晉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且此時之「胡人」已局部漢化。若把這些「胡人」,看作能看懂佛教經義,能說「涅磐八正道」,或許尚可理解。如北魏孝文帝,鮮卑人-拓跋圭,漢化頗深,可能瞭解佛教經文、經義。
佛教約於公元前六世紀創於印度,分南、北兩方向外傳,其中大乘佛教北傳,又分藏傳、漢傳。藏傳約於公元四世紀中葉,藏人可能為「胡人」之一,也是侵犯中原之一支外族,漢唐為安撫,偶以中原美女『和蕃』。但因佛教傳入旱,可能深諳佛經,由他們來說「八正道」,應無不明不白之處,亦即「胡說八道」這句話或許不適用於藏族,更不符已漢化的「胡人」。 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與漢傳佛教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
但若把「胡人」廣義推到遠地之尼泊爾、阿富汗等國,恐怕扯太遠了。尼、阿两國近印度,受佛教文化較易。尼泊爾迄今仍為佛教國家,阿富汗則已改信回教,惡名昭彰的他利班(Taliban) 暴民即在阿富汗境內。至於「北朝胡人留下佛跡很多…」的看法,北朝應指在川、晉、陝、甘、藏等區,由「胡人」或其後代建立之國家,但恐未遠及阿富汗等離中國較遠之地。
佛教由西方傳入,乃不争之事實。部分匈奴或五胡中的國家,或許具高度的佛教文明, 但來侵犯中國的匈奴則不是。否則佛教文化、經文等,自當隨之带來,他們既懂佛經,也不會犯境殺人,更不必勞動唐玄奘,千里迢迢到西域取經。
《結論》:
「胡人」在中原人士眼中,有野蠻、未開化種族之總稱。猶如英語系國家,把非英語系種族視為野蠻人,叫他們為barbarian。因他們講話聽起來有 “bar, bar” 之聲。「胡說八道」一詞,自古以來,除「語音不清」與無法聽懂(unintelligible) 之外,「胡說」與「八道」,字義之涵蓋相差甚遠,也不搭配,英語叫incompatible,故含多數人所接受之「負面、諷刺與鄙視」(compatible)之義。 另如、「胡作非為」,同具否定意思。又「胡説」、「胡扯」又同江、浙人士之「瞎說」、「瞎扯」一樣,也同台灣人之「亂講」,或「胡亂+動詞」,如「胡亂舞」、「胡亂來」、「胡亂走/跑/駛」…等。因「胡」與「亂」常常連用,如「胡思亂想」、「胡言亂語」,但是否與「五胡亂華」相關,得而知。若認為「胡説八道」並非「一派胡言」,恐與中國人,數千年來所使用的詞義,有極大之出入。
以上為個人看法。
Justin
Lai 寫於美國南加州
10/3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