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生活點滴-16(在台灣)【漢語單音字的保存】
《前言》:
英語的Vocabulary,
中文譯為字彙,日文譯作單語,但所謂的單語並非僅僅一個音節,有時一個單字可以包含數音節,如百科全書一字-encyclopedia。但古漢代文字則有許多用單音節(mono-syllable) 表達 ,在世界上的語文中是獨特的(unique) ,其作用可作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有趣的是,這些單音節字已充分溶入今天的台灣人日常生活之中,如「酸」字等……………..
《本文》
目前在台灣媒體政論節目中,最常聽到的字是「酸」,如某人「酸」(做及物動詞)另一人。除了台灣地區外,這個字恐怕在其他中國人居住的地方不易聽到。此字含意不易用其他漢文意義加以詮釋(interpret) ,它可以表示「諷刺性地反駁」(refute) 或「忌妒性地挖苦《(ridicule
with envy) 。另一同意字為「劈」(pid)字(與筆同音),但「酸」比較軟性,前者則直接一些,譯成英文為directly
ridicule, 而「酸」字則為implied ridicule (暗示性的揶揄) 。另一接近的字為「刮」-作動詞(念kao-平聲」-亦含諷刺之意,台灣俚語『正刮倒削』-含極盡諷刺(totally
sarcastic) 之意。20幾年前,流行用「凸臭」,含挑剔(find
fault with) 及雅之意,這些均屬通俗的台灣話口語(colloquial
Taiwanese) 。
不過「酸」字的漢字可能音同而字異,因台語「酸」僅作形容詞而非動詞用,本人以為可能用「栓」字較妥,「栓」之台語與「酸」(sng)同音,前者有「關閉」或阻塞之義。如台灣俚語『指頭仔做門栓』(拿指頭充當門栓) 比喻『有苦難言,又不得不爾』。
除「酸」及「筆」外,另有一字「訕」(念作sam)- 強烈批評(sharply
criticize) ,「舌」-jee (念作去聲) ,在四、五十年前十分流行於台灣人的俗話中。此兩字比前兩字更明確,有批評、反駁及羞辱(criticize,
refute and humiliate) 之意。台灣人稱非常有失面子叫『足舌面』,念做jioh jee
bin (very humiliating) 。
另外「喬」、「挺」字也十分流行,都是由台語發音演變而來,但其漢文可能另有不同的字。如「喬」(chao)可能源自「調」 (tiao),發音接近,但比後者發音更重,有調解或調節之意,如「調代志」=(調解事情)」。王今平先生為當今台灣政壇上最會調解衝突或紛爭的人,故其綽號被譽稱「喬王」-善於調停的人(Master
of Mediation) 。但「空調」(air-conditioner) 不念作kong
chao,台語叫「冷氣」。至於「挺」字,正確台語念作tin(北京語無此字)而非ting, 其義為袒護或支持(defend
or take sides with). 如「朋友相挺」(friends’ mutual
defense/friends defend each other) 。
通常每個時代都有新語言的出現,創新的語言讓人感到新時代的進步,與異於舊時代,如英語的know-how=科技,brunch=breakfast
+lunch早午餐,hacker(駭客-(電腦問世後才有的新字)…. 等。但以上則是台灣人把漢字漢音保存下來的一些字例,由於媒體幾乎天天傳播,令人印象深刻,無形中也形成了獨特的台灣文化之一。
Justin Lai 寫於美國
02/18/20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