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一些有趣的日文「漢字」》

《一些有趣的日文「漢字」》

【前言】:
以下文章,並非學術性文章,而是從日常生活中,舉出一些實例,說明中、日、台三種漢字用法用趣之處。如果你期待的是一般轉傳的文章,不必用大腦,看過即忘,請不要往下看。或如果你只是一位『飽食終日』,『假乎錘,吃乎肥肥』的人,也請勿看下去。但,如果你對語言文化感興趣,又稍懂英文,則請耐心地詳細閱讀,你會發現一些樂趣,因為語言文化,數代相傳,有其一定的人生哲理。

有些日文時常夾用漢字,因日語早時有音無字之故。但漢字有時在日文中,漢文原義轉變,日文僅採用其接近的發音而已。例外,日文的「大丈夫」-讀成lai
jobu (らいじょぶ),意謂「不要緊」、「安全」。等於英文的OK, No problem…等。日文「馳走」有漢文「盛宴」之意。如「美味しいごじそう」(好吃)

至於現代發明相關的名詞,日本人大部分採用英文,如ダム(dam-水壩),
或自己創新,如中文的「火車」,日文叫「汽車」,乃取自英文的蒸氣引擎(steam engine) ,而中文的「汽車」,日文叫「自動車」,取自英文的automobile(auto-自己;mobile-)

小汽車從前有人叫『大切』;而出租車叫「海」,其音取自英文的「Hire」,日文寫成ハイヤ」。後來的計程車叫「タクシ」-搭苦西」脚踏車,日本人叫「自轉車」(じてんしや) 火車的「快車」,日文叫「急行」(きうこう)。老國民黨統治台灣時,快車車種特別多,有平快、特快車、復興號、莒光號、光華號………

漢字之「跟踪」,日文則叫「尾行」(びこう) ,也有道理。但有時從日文的漢文,猜不出真義,如「宅急便」,早期台灣赴日觀光客,誤以為是『住宅緊急厠所』。其實它是「送到住宅的急送郵件」。「宅急便」乃模仿美國的UPS(United Parcel Service) ,提供埃家埃户的郵務(door-to-door service) 。「便」,日文乃郵政之義。老一輩的台灣人,仍稱郵局為「郵便局」。早期台灣人嘲笑別人『目睭觸觸,便所看做「荷鐵路」』(Hotel-日語念作ホテル),意謂「看字不清-not discerned」。

日文書信叫「手紙(てがみ) te ga mi,回信,叫「返事(へんじ)hen zi. 這兩個名詞很難從字面看出字義。はがき-ha ga ki, 寫成「葉書」,「平信」之義,是否取自漢文的『一葉片書』?

漢文「電影」,日文叫「映画」,取自英文的“motion picture” ,比中文譯義好。英文的comic picture,日文譯為「漫畫」(man ga-まんが) ,把「漫」字之義譯出,而無英文的「好笑的或喜劇的」點出,是很切題的翻譯,中文則直接接受日譯。

東西的價格,叫值段」(ne ran)-ねだん。常聽到客人還價購物時問商家「最低值段わ」,商家說,『這是「上」さいてい(最低)』。這句話含有語病,因「最低」已是最高級,不可再加「上」。漢文的打折,日文寫成『割引』(わりぴき)。三割即打七折。

已使用過的舊物叫『中古品』,約等於英文的「second-hand」或”pre-owned”. 今日台語指已用過的,不好的舊貨叫『古的』上等貨叫「上品」-台灣則叫「精品」。商場資金的「週轉」,日文叫「廻転」或(回転-kai ten)。

四個字的漢文成語,如「不可思議」,日語叫「思議」。最近聽到CNN記者,提到「不可思議」的英文,竟用”incredibly credible”, 真是「不可思議」!! 但日文獨有的『一生懸命』(sparing no efforts-不遺餘力) ,仍維持四字不變。

學生用功,日文稱「勉強」,而中文的「勉強」,則含「不甘情願」,英文叫 “reluctant”. 漢文「留級生」,日文叫「落第生」(落第せい) 漢文「落第」則指未上榜。漢文有『功名及第』,日文則無。又中小學生,老師給「家課」,日文叫「宿題」。國定紀念假日,日文叫「祭日」

凡是訓練所或工作地點,均叫「場」,如「工場」、「道場(柔道或劍道)、酒場(さかばー飲酒作樂之處)- 但日文亦用キアバレ(取自法文cabaret),演戲場所叫「劇場」。而戲院也叫「座」-ざ,戰前的嘉義戲院,即叫「嘉義座(かぎざ) 」。教室亦可稱「講堂」(台大醫學院從前一些老教室)。台灣各大城市的「中山堂」,從前叫『公會堂』,有點接近英文的 “City Hall”.

漢落「照片、相片」,日文叫「寫真」,譯自英文的”photograph” 意義。台灣年青人已接受此名詞。但攝影師,仍叫「カメラマン」直譯自英文的 “cameraman”

中國北方人,小巷叫「胡同」,英文叫 "lane” "alley” 日人則叫「裏町」(うらまち) 但日語另含『見不得人的小街』,或花街柳巷之意。約1936年日治時期台灣有首流行歌叫『裏町人生』-描寫煙花女子的感嘆。英文含有rear windows(後窗) ,所以稱『倫敦後街』亦叫 Naked London”.

雖然日本人自維新後,喜歡用外語直譯一些名詞,但有些乃保存至今。而大部分人名字仍沿用漢文不變。


Justin Lai寫於美國南加州

04/21/2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