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迺迪家族能東山再起?
最近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 等雜誌,不断有専文探討這個問題,也引起一般讀者的興趣。甘家老二John F. Kennedy 及老三Robert Kennedy在1960年在任內相繼遇刺(assassination) 迄今已近一甲子,死因成迷,迄未偵破。但每隔幾年總有人提出討論,仍無答案,原因何在?
老甘迺迪-Joseph Kennedy Sr. 乃愛爾蘭人後裔,在1930年代以製造私酒起家。在家族企業發達之後,除自己在政界發跡外-擠上外交官之列-美國駐英大使,他也不忘兒子的栽培。據說他帶了美金一佰萬元到哈佛大學找校董會,指名接受大兒子入學法學院,哈佛沒有拒絕,接下來老二、老三相繼進入哈佛。這是美國社會的傳統,有錢有勢家庭後代進得了名校,「名校出名人」; 「名人出自名校」。是悪性循環也好?或良性循環也罷! That’s the way things are in America!!
甘家育有四男一女。老大Joseph沒有「三小路用」;老二當上美國總統,老三Robert緊跟老二,當上司法部長(Attorney General) ;雖有意更上一層樓,但在競選總統時,也遇刺身亡。老四Edward (Ted)- 愛德華也有意選總統,但好幾次均不如願。原因是,在任民意代表時,其女祕書和他夜遊不幸溺斃,死因離奇。每當競選總統時,此命案總會被提出炒作一番,而阻礙他的幾次問鼎白宮的机會。(甘家唯一女生,因精神失常早逝)
目前甘家第三代,最高職位僅當了州政府的參、眾議員而已。為何如此? 可能與家族「戒心」有關。但第三代的名字有一個共同的雷同:其名字後均加一Jr.
(Junior)- 小的一輩。如老二John F. Kennedy, Jr. 老三Robert F. Kennedy, Jr. 老四Ted F. Kennedy, Jr.
John
F. Kennedy, Jr.(生於1960年?) 不幸在2000年因飛機失事亡故。在2016年川普和希拉蕊競選時,有人傳出:當時小John擬出選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同選區的對手乃希拉蕊,是柯林頓暗中使人動手腳,而使小John的飛機机件故障。本來川普的競選團隊,準備當競選不利川普時,公開此祕聞。
與其父生前 其父過世時 本人逝世前
甘家從發跡前与後樹敵不少;早年販賣私酒,無法避免和黑社會掛鉤,如黑手黨(Mafia) 。而甘家選上總統,黑手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是,選後論功行賞,黑手黨所獲可能未如人意。如當年好萊塢歌星Frank Sinatra(低音歌王)- 乃有名的the Rat(鼠党)頭子,旗下有Dean Martin, Sammy Davis, Jerry Louis…等。為甘迺迪競選出過不少力,選後黑手黨也極力向甘迺迪推薦他,出任美國駐義大利大使,但甘迺迪並未接受推薦。諸如此類,黑社會講究的利益的回報和義氣,可是甘迺迪卻裝瘋賣傻。
柯林頓和小甘迺迪
除了得罪黑社會外,在政界也得罪不少人。副總統Lyndon B. Johnson乃其中之一。甘家昆仲主宰一切,目中無人。這些種種畸型治國方式令人無法忍受; 和川普家族目前的統治白宮沒有兩樣。所以第三代的這些Jr’s of cousins(甘家堂兄弟們) ,對於上一代老二和老三的死亡原因,在尚無法完全瞭解的情況下,只能暫時「摸石子過河」,心理帶著無比與莫名的恐懼,以試探性方式擬重啟甘家昔日光茫,否則像小John未選上參議員前就被幹掉。
目前除了二房John無子祠外,其他三房皆有。至於小John之姊Caroline Kennedy,在歐巴馬任內, 獲派任駐日大使, 可能是甘家最後掌門人-愛德華甘迺迪死後, 甘家最風光之大事. 但據悉內情史學家透露: 此乃和刺甘案有關人士所出之奇招, 意在警告甘家蠢蠢欲動的年輕一輩, 「稍安勿躁」. 小風頭可以, 大風頭則避免, 以免再惹殺身之禍. 因此, ,
甘家重新出發机會不是沒有, 但得「戒慎」, 以和為貴, 也頗需時間. 因目前尚缺掌門人, 堂兄弟之間, 如何串連謀合, 伺機而動, 方為上策.
Caroline在父親懷抱中 駐美大使
向日本天皇呈遞國書
政治謀殺案, 在美國、台灣的影響和後果迥然不同. 在台灣, 鄭南榕因意外點火葬身火窟, 其遺孀-葉菊蘭, 竟高票當選立委, 林義雄宅血案, 其妻方素敏亦高票當選立委. 屏東八卦寮-余登發老先生僅被關, 就福及其孫-余政憲, 獲利幾佰億. 呂秀蓮被關, 享受副總統榮華不衰, 高雄陳菊, 因美麗島事件坐牢, 現在宜蘭陳家坐享其成, 綿延不盡. 台灣同情弱者; 美國不一定, 甘家兩兄弟並未自己不幸遇刺, 而庇蔭後代. 唯一例外是同一時代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 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 .
Martin Luther King the Third.-金恩博士之子
Justin
Lai 寫於美國南加州
04/03/2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