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古代哲理之賞析(1)

 代哲理之賞析(1)

                            明鏡止水以澄心
                            泰山喬嶽以立身
                            青天白日以接物
                            霽月清風以待人

很久以前看到上面四句,作為修身参考,特記下。今偶翻閱仍覺管用也頗有意思,特提出分享大家。

前二句為修,後兩句為待人。每句均以實物或實象(phenomena) 作比喻(metaphor),讓人易懂。

第一句:
以明鏡、止水兩物作修『身、心』之境界。澄心乃清心也,有人謂『心靜如止水,神清似閒雲』,即強調其靜、鬆,亦所謂『靜以修心』。佛教以「靜坐收心」(meditation),恐與此有關,宋代呂祖謙則強調「以心御氣」即此義,但屬較難達成之修練。而鏡有明、濁之分,此處强調『明』之意,有人謂『以鏡自照見形容,以心自照見吉凶』。故有人說『修己以清心為要』。全句的總結是一個字-

第二句:
泰山可指專有名詞,喬嶽即高山也,中國有名的五嶽,指泰山、華山、嵩山、恆山、衡山,故泰山、喬嶽應指一件。以高山比喻,為人正直、屹立不搖,亦指人格端正不阿。全句的總結是一個字-正」。

第三句:
青天白日,看似兩物,其實一物,加倍強調。青天加白日,乃指光明磊落,透明化地接受事、物。全句的總結是一個字-「明」。

句:
霽月,指霜雪消、雲霧散,或雨止天晴,引伸比喻「怒氣全消、心平氣和」。再加「清風」或「光風」,則氣氛和諧,以此態度待人,令人舒服。即俗謂『律己宜帶秋氣,待人應有春風』,此處的清風同春風。此句在某方面,略同『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但和藹、友愛之程度更高。全句的總結是一個字-「和」。

《用詞欣賞》:
全部詞句的動詞均置於句末,如「澄心」、「立身」、「接物」、「待人」,同時也可表示目的。而句子前面四個字,可表示狀態、方法或手段等。此乃漢文詞彙之美之所在。

當然此乃立身處世的目標,或行為之典範(paragon of ethics) 綜觀歷代,上自天子承相,下至販夫走卒,能達此目標者鮮矣。古人有此修養或有動機者,即已令人敬佩,何况試圖力行。而今人重讀此等看似陳腐古怪的(stale &corny)寶貴名言,或覺恍若「天方夜譚」,不可思議,或感嘆未能做到,豈能不汗顏乎?

讀者若有後代子女子孫,看不懂中文又如何體會其理? 玆姑且以英譯釋義,助其瞭解。

《英譯》:
1)     Have one’s mind purified and make it as clear as a mirror and as calm as standing waters.-In a word, it is  "SERENITY"

2)     Cultivate one’s character so as to make one as upright and virtuous as tall mountains.
        In a word, it is  "INTEGRITY"


3)     Accept something from others impartially and transparently as if under a blue and sunny sky.
        In a word, it is  "CLARITY"

4)    Treat others with friendliness, forgiveness and a feeling of “after a storm comes a calm”. 
      In a word, it is  "AMITY"

以上謹供参考,希望對個人修及處事有幫助書法拙作如下,尚請一指教:


Justin Lai寫於美國加州

11/11/2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