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癌症」之形成

「癌症」之形成

「癌症末期」的圖片搜尋結果 從外貌看蘋果Steve Jobs癌症腫瘤之变化

從「小病」到「癌症」的數個階段! 

【各位朋友,俗謂『小病不醫,大病難防』。人體具有自然免疫抗體(auto-immune) ,當免疫系統失調即為疾病的入侵,也是病氣與病毒之開始。但一有小病症狀就吃藥、打針,等於扼殺免疫能力,尤其濫用抗生素(antibiotic) 。好的醫師叫你先從增強本身抗體(antibody) 做起,差一點的醫師,叫你趕快吃藥打針,消滅本身的抗體……或許因此助長癌細胞的滋生與成長。讀完這篇文章,以後請慎選醫師,不要再隨便去打針吃藥了,下列每一個病症階段 (stages of symptoms)都有身體的深層意義

1 打噴嚏:(sneezing)
當病原菌、灰塵、花粉等進入鼻腔後,身體的防禦系開始啟動,通過打噴嚏把它們打出來,如果病原菌沒有被打出去,就會進入上呼吸道與支氣管,於是身體啟動第二道防線:咳嗽。
編按:『時常感冒不癒,乃免疫系統出了問題』


2 咳嗽:(coughing)
咳嗽要將病原菌咳出,但是大家們以為咳嗽是病,馬上吃止咳化痰的藥,將本來要排出體外的病原菌又壓回身體裡,於是身體的防禦系統進入了第三個階段
3 乏力沒有食慾(fatigue & loss of appetite)
身體告訴我們要好好休息,以便集中體力去對抗進入身體裡的病原菌,此時身體不想吃飯,就不要吃立即去休息,並且增加喝水,同時多喝蔬果汁如果這一步沒做好,身體將進入第四個階段
4 發燒(fever)
這表示病原菌進入了血液系統,身體就啟動免疫力,表現為發燒,要將病原菌燒死,當溫度升高到38 .5C (102-3度F.)時,免疫力會增加一倍,溫度升到40度,大部份病毒將被燒死,此時只要喝足夠的水,人體永遠不會燒出問題,如果此時打退燒針吃退燒藥卻反而幫了病毒的忙於是身體進入第五個階段。
5 過敏(allergy)
防禦系統要將血液裡的毒素排出體外,因此皮膚會過敏,然而我們現在大多數人使用抗過敏藥(anti-histamine)、塗藥膏(cream),將本來要通過皮膚排出來的毒素,再度壓進身體裡,於是身體進入第六個階段
6 發炎(inflammation)
身體為了保全大局,將血液中的病毒和細菌集中在一個地方,因此會出現紅腫熱痛的反應,於是我們為了消炎又吃大量的抗生素,又幫了病毒的忙。身體沒有辦法只好進入第七個階段
7 潰瘍(ulcer)
人體本身具備很高的智慧,為了保護身體,因此便讓發炎的地方爛掉,不會讓病原菌到處跑。如果這時營養不足的話,身體會將潰瘍部位纖維化,以便進入第八個階段。
8 纖維化(fibrillation)
身體為了保護自己,便將潰瘍處包裹起來,產生硬化疤痕讓病原菌不能活動,功能也不好。然而人們為了舒服,又吃大量的抗生素,結果50%的死亡跟硬化有關,進入第九個階段
9 腫瘤化(oncology)
細胞為了適應新的環境,只有突變,於是累積成腫瘤,腫瘤細胞是在嚴重缺水、缺氧、缺營養的情況下才會形成從一個腫瘤細胞發展到綠豆大小需要10 -15年,而從綠豆大小發展成雞蛋大小只需要1年,因此癌症的潛伏期最少需要10-15年的時間

「oncology」的圖片搜尋結果

10. 死亡: (death)

「癌症末期」的圖片搜尋結果

雖然化療或許延長存活率,但癌症腫瘤之死亡無可避免。
(Cancer deaths are inevitable while chemotherapy might prolong a patient’s survival rate.)

「cancer death」的圖片搜尋結果

你瞭解了罷,從「打噴嚏」到「腫瘤化」的九個階段中,每一個階段,我們只要只要聽聽身體的聲音,多喝水、多休息、給足細胞所需的營養,身體就會自己去修復,我們才可以優雅的老去(passing away gracefully)而不會被病痛折磨至死,如果在任何一個階段吃藥,反而幫了『病毒』(virus)的忙。

目前中國有85%的人死於慢性病,而每個慢性病的病人有13年被慢性病折磨,在台灣每分鐘就有6個人被確診為癌症、10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一人因心腦血管疾病而倒下、每分鐘就會增加7名新的糖尿病患者..... .

《防範之道》:

將上列九道程序,『反其道而行』,再控制脾氣,或可遠離病症,stress(精神憂鬱)或多或少會助長癌細胞之滋生或漫延,不可不注意。

 許多癌症迄無特效藥或萬靈丹,至於練法X功會康復,尚缺醫學根據。
There has been no special cure, or panacea as yet, for cancer. It is incurable.

《編按與聲明》:

以上所述絕非危言聳聽,乃純屬一般病理(pathology)學的看法,僅供讀者参考,並非腫瘤科專家(oncologist)之意見。有病應請教醫生,It is your health!  


健康的警鐘長鳴,但並非僅為你、我!


10/29/2016 修訂

Justin Lai  選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