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外國人如何看台灣文化》-1

《外國人如何看台灣文化》-1

『台灣並不是一個友善的國家──最愛強調國際觀的台灣人,其實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弱智」』

我覺得該是時候來談談這個問題了:台灣人是種族歧視者(the Taiwanese are racists),而且還非常嚴重。
歧視是指針對特定族群的成員,因其身分或歸類不同,而非個人品質,而給予不同對待;種族歧視則是因為種族或膚色的不同,而給予不同對待。不同的對待,可以指好的對待,也可以指不好的對待。
台灣人對於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概念,對於種族也一概不知,對歧視一點都不敏感。但我們歧視起人來一點都不手軟
歐美國家的種族歧視問題之所以會受到注意被大量討論,是因為他們的歧視暴力是有形的,是看得見的,是殺人流血的,是又痛又癢的,所以他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
而台灣人的歧視暴力是更可怕的,浮不上檯面來的隱形暴力
當我們提到種族歧視,我們通常指的是對膚色較深的南半球人種的不平等對待,我們都知道(雖然我們對這個議題視而不見,假裝它一點都不重要),那是一種負向歧視Negative discrimination),但社會上還存有另一種歧視,是對膚色較淺的北半球人種的歧視,稱之為正向歧視Positive discrimination)。
我發現對於種族歧視的不敏感,還有台灣雖然經濟快速成長但遲遲無法進化成已開發國家的原因,都是因為台灣社會缺少「文化智商」Cultural Quotient, CQ的關係。
我不認為有了文化智商後,歧視就會消失,即使在國際交流頻繁的大城市如紐約、柏林、倫敦、巴黎、香港、新加坡,歧視問題都一直存在。我甚至認為歧視是人類的天性,人類都必須展現自己的優越感才能獲取更多資源。但是一個有高度CQ的國家,會建立一個能夠避免或懲罰外顯歧視的制度,當任何人有不當的言語、行為時,能夠用法規去規範;而有高度CQ的人民,也會對於歧視更敏感,更願意正視歧視問題。
過去我們倡導的「國際觀」都是很偏狹的國際觀,得是要成功的人、符合既得利益者期待的人才叫有國際觀,是一種強調競爭的國際觀。
不同於以往強調「競爭力」的國際觀或國際化,最近更關注在一個強調對於不同文化的「理解力」與「適應力」的能力,叫「文化智商」(CQ)。除了IQEQ之外,CQ被視為全球化時代的必備能力。
Early & Ang2003年的企業商管領域中提出了CQ的概念,把CQ定義成「測量一個人在不同國家、不同民俗與不同組織文化中,能否有效運作的能力」。這十年間,談論跟文化智商有關的書籍都是在探討商管領域中的跨文化組織管理,所謂的文化智商,也是指在商業場合上與不同文化有效互動的能力
一直到去年Julia Middleton2014)才跳出商管圈以一種更全面的全球視野指出,我們過去都太小看文化智商了!她說:「文化智商是能夠跨越界限,在不同文化中茁壯發展的能力。」
如果說有國際觀是和世界人才競爭的能力,擁有高度文化智商就是能夠「和世界做朋友的能力」,在工作場域溝通合作與日常生活中變成朋友的能力。
一直到現在,台灣人所講的國際觀或國際化,都是菁英式的國際觀,得要擺出「聯合國態勢」的架子才算數,說標準美式英文(如果說英式英文還會獲得莫名的崇拜),飛來飛去(最好是穿西裝作商務艙)、談論的話題也只能是政治、商業、經濟
但是回到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卻連跟不同文化的人問好、談論天氣、介紹自己的文化、開啟一個輕鬆有延續性的話題都沒有辦法。我們的國際觀一直無法走進日常生活,我們一直是文化弱智。
會有這樣的現象,其實都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太「無感」了。這個無感是一個複合的結果,原因可能為以下幾點(而且還有更多其他原因):

一、以錯誤的觀念用錯誤的方式學習語言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溝通」,但是大多數人學習語言都只是為了考卷上的分數。已經出社會的朋友每每說要加強英文,給自己訂的目標也是多益要考幾分,連出國要唸書的朋友,也是著重在托福的成績上而不是自己的溝通能力上。
但是其實「讀寫」和「聽說」這兩種技能在大腦裡運用的區塊是不一樣的。大部分的台灣人的大腦在語言學習的「聽和說」這一塊是完全沒有被開發過處女地。所以就算學了20年的英文、就算學測滿級分,還是沒有辦法開口說英文。
如果把語言學習比喻成是在一個銀行裡開戶的話,我們的教育只管在這個戶頭裡存錢,卻沒有ATM可以讓我們領錢,也沒有地方讓我們可以花錢。
我們在這個戶頭裡存進了大量的單字與文法,最後也只讓我們勉強能讀能寫,但其實要能聽懂、會說更重要的是「大量句型」和「正確且大量的音檔」。
我把我自己在英文口說的學習經驗寫成一系列文章 打通英文口說任督二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文章裡面的三個辦法,就是語言學習的ATM,幫我們把銀行單字和文法拿來用,而且在練習的同時,還會存進句型和音檔。
另外一個重點是,要學會說一個語言,口腔的肌肉記憶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人都是用中文的口腔肌肉記憶來說英文,這個是因為一開始的發音沒學好(學校裡面發音大概只有上過半堂課),再加上沒有存入大量母語者對話音檔所致。就跟去健身房練肌肉一樣,語言學習也是在做嘴巴的肌肉訓練,讓口腔肌肉記得說英文的感覺。(待續)
網路轉載

05/05/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