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聽老人開講「行、走與跑」,

 聽老人開講-19

「再談台語的行、走、與跑」


日前提到台灣話的「走路」,是與北京話(或國語)的意思不完全相同,台語含有雙重意義,一為行走,另一為「落跑」。那麼台語的「行走」應如何書寫?這是頗為耐人尋味的問題,我不是台灣語言專家,只能用揣測來作合理的推論:

一、 台灣俗話的「走」叫Kiahng, 迄今沒有見過任何人寫過此字,可能是「行」字的閩南古音轉變而來,但它的正式讀法為Hihng,如「行誼」(品行),「行動」,另一讀法是Harng, 如「銀行」,「各行各業」。但深入研究,與「行」接近的字另有「刑」、「荊」等,故是否台語的「行」-Hihng 逐漸演變而來,而讀成Kiahng, 不得而知。但台語確有一句俗語叫「行(還)較大步行」-其義為「他人欠債不還,我奈何不得」。第一個「行」念Hiahng,第二個念Kiahng. 蓋台語的「還」字可以讀作-Harn 與「行」Hihng, 兩字几乎同音, 以成此句的韻味。

另註:台語的比較,常用「較」字,原因讀為(Kao), 不知何時轉為「卡」,現代人全念成「卡」。如故豬哥亮的粗話口頭禪-「你娘卡(較)好!」

基於上述,Kiahng應該是小步的走,大步才叫「行」?還有一步的距離叫「伐」,台語仍叫Huah.「大伐行!」(走快點)

二、至於台語的跑叫「走」,跑一跑叫「走走咧、「走腳查某」,指四處遊蕩或十分忙碌的女人。若用在祈使句,「走」另有「走開」之義,等於英文的get lost,或go away!如「走啦!」-走開之義。「走馬看花」=watching flowers while riding on horse. 但「走來走去」=unsteady (不穩定)或漂浮不定,或無所事事之義,則不一定指跑步。台灣話在選舉時的流行語,「走路工」,應讀作「Kiahng Roh Kang」.另「走鐘」念作Zhao Jing =故障(out of order; missed)。 此處的行與走又似乎同義?

最後,台語世代相傳,古代有時候同一個字,隔了一個村莊,讀音就會不同,如「子」字,正式讀音為zi,如「七子八婿」,但俗話讀成Kiahng去聲,如「子子孫孫」,則讀成「Kiahng Kiahng Sun Sun」」,但雲林縣四湖鄉人,則念Kahng. 還有缺少中原古音的閩南文化,常用他們固有的音去讀,如「媳婦」,台語念成Simpu, 因為閩南人發不出f及v的音。

語言是一種習慣,通常由下層影響到上層人士,群居人們習慣就好了,但本人有一次在廈門和當地人交談時,他們告訴我,我的閩南語音腔(Kjun)和他們差異太大,但是當我回到老家-漳州市平和縣時,竟發現我的腔調几乎和他們相同!


Justin Lai 寫于美國

11/04/20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