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9日 星期日

【閒話談「雨」】-1

閒話談「雨」-1

台灣北部雨季在冬天較多,天氣又濕又冷。中南部則在夏季。美國雨季多在冬季,自感恩節過後,雨量有大有小。台灣一雨成災都在夏季,美國則在冬季較多,水土不盡相同。

雨在人們心中,有人喜歡,也有人嫌棄。適量的雨有利莊稼或果農;不足或過量則有害。一般文人墨客喜歡的是少雨。春天的細雨叫「春雨綿綿」;到了清明雨勢漸大叫「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看來小杜有點誇張, 『雨紛紛』導致行人斷魂合理推測,雨水的寒冷應比雨勢更可怕。台語形容春雨用『春寒(念作kuang) 雨那湶(念作chuang) -即春天氣温低又下雨。到了四月雨量又增加,「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獨聴蛙」,青蛙因水温升高而出現,這樣的比喻相當傳神。然後雨量又增,氣溫再升,遂有「梅子黃時雨如霧」。到了夏日叫「傾盆大雨」;秋雨則有大有小,如「秋雨梧桐葉落時」。

「梅雨季」的圖片搜尋結果

通常,小雨或夜雨,總給人帶來詩情(poetic) ,如韓愈詩-「天街小雨潤如絲,草色遙看近卻無」。小雨又稱疏雨,如,「昨夜茅檐疏雨作,夢中喚作打蓬聲」-楊萬里的「聼雨」,又李清照則用-「昨夜雨疏風骤」。「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韋莊詩,霏霏,指又細又密的雨,俗話稱毛毛雨,英文叫drizzle。又如「簾外雨潺潺,春意蘭珊-李煜詞,是難聴得到雨聲,潺潺既形容流水,也指雨水。客家人講下雨叫『落水』,亦有道理。既有夜雨,也應有朝雨,可大可小。如王維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浥乃濕潤也,即小雨。(日語則喜歡用漢字的「濡」)

待續

Justin Lai (賴正雄)

寫於美國南加州


01/29/2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