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貨真價實的休閒渡假村

貨真價實的休閒渡假村- 


http://assets3.thrillist.com/v1/image/1416648/size/tmg-slideshow_xl


03/31/15
 

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

是一種實際體驗,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描述它時,它化成了一種概念。作為概念的活在當下具有指月之指的功能,當你讀懂它,並消化歸於自身時,它又能指導你活在當下,獲得某種真實的活在當下的體驗。相對於過去未來而有當下這一稱呼,你越多的活在當下,你就越多的出離過去、未來的想法。

什麼是活在當下?簡單地說,就是單純的活著。例如,吃飯時單純的吃飯,走路時單純的走路,坐著時單純的坐著,看電視時單純的看電視這種凡做一切事,只是個單純,便是活在當下。我們之所以不能活在當下,多半是我們無論做什麼都不再單純了。我們吃飯時不再是單純的吃飯,睡覺時不再是單純的睡覺當我們吃飯時,有什麼東西進來了;當我們睡覺時,有什麼讓你不再單純的睡覺,於是我們失去當下。

什麼讓你變得不再單純?什麼讓你失去當下?想法。除了想法,沒有什麼能讓一個人失去單純;除了想法,沒有什麼能讓你失去當下。關於過去的想,關於未來的想,是讓你失去當下,變得不再單純的因。

當有關過去的想出現,你能讓它僅僅是有關過去的想嗎?當有關未來的想出現,你能讓它僅僅是有關未來的想嗎?保持觀照,警覺想法只是想法,可以助你活在當下。

當下實際上是一個概念,當你越發的活在當下,你越發現沒有一個東西叫當下。當你覺察當下這個時刻時,它在瞬間變成過去,化為烏有。當下是捕捉不到的。當下捕捉不到,那麼過去以及未來,更無法捕捉。你捕捉過去未來,猶如捕捉虛空;而你捕捉當下,則如捕捉幻影。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都不可得,當你越發的清醒,你越注意到這點是真實的。

活在當下,還能為未來的生活作計劃嗎?能,計劃未來和活在當下不衝突計劃未來是頭腦從當下時間裡開出的一朵思想之花,它開過,然後結束,餘下的全部是當下。計劃的時刻全然計劃,計劃完後該幹嘛幹嘛。活在當下不是死在當下,當下不是僵固的,活在當下可以做任何一件事。活在當下,意味著向一切開放;活在當下,意味著允許一切發生。活在當下意味著沒有控制,自由,快樂,有活力。

活在當下的另一個稱謂是熱愛現實。那麼,熱愛現實,遇到像生病、被人傷害及其他一切不好的狀況,還會做點什麼嗎?會,為什麼不呢?是什麼限制你不去做點什麼?人心是向著善流動的,除非有什麼妨礙了它,否則,它一定會向著真、向著善、向著美流動。熱愛現實並不是兩手一攤,什麼都不做;如若那樣,那是否認,不是熱愛現實,是被熱愛現實的概念釘在活生生的現實之上了。

真正活在當下,沒有時間的概念,也沒有的概念;行住坐臥,一切生命的舉動,都是不用思考而直接作用的。專注、認真、心無旁騖的做事,是活在當下的外在標誌。大凡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都是活在當下的。活在當下,如樹往上長,如枝向外展,充滿勃勃生機,於靜中充滿動,於動中凝含靜

活在當下的心像流動的水,它一路擁抱石頭、樹根、進入它的人等,它遇到什麼就擁抱什麼,它從不拒絕;它流過,擁抱,放下,然後繼續向前;它走過一切,每一刻都活在當下。熱愛現實的心像和煦的風,它以天空為道路,以大地為工作場,它經過花吹開了花,經過樹吹綠了樹,雖它熱愛一切,但它不在任何一處駐留;隨著它的流過,一切在不知不覺中變了,這是流動的心智的本性

也許你會問,怎樣才能活在當下、熱愛現實呢?清除你心中的概念;你心中關於這世界、關於我的概念清除越多,你越能活在當下、越能熱愛現實,直到你擁有一顆完全沒有概念完全不相信概念的心:那樣的生活來了。也許你會接著問,怎樣才能清除心中的概念呢?這就涉及到修行了。良好修行的自然結果,必是活在當下,熱愛現實。

03/31/15 ()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不要成為偽裝大師

不要成為偽裝大師

Do not be a Great Pretender.

我們之所以需要面具的遮掩,是因為面具能夠在許多方面保護我們的心靈。儘管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摘下面具,還原成真實的自我,但要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必須首先弄清楚面具的作用。

當那位僧人最終鑿開佛像外面的黏土外殼時,佛難道會說"終於解脫了!我對這層黏土實在是深惡痛絕"嗎?還是會為這層黏土賜福,因為有它保護佛像才不至於被敵軍掠走,背井離鄉?

我自己年輕的時候,總是把大、滿不在乎的態度作為保護自己的黏土殼。似乎只要對自己說一句"這一切我都不在乎",什麼樣的事情都可以挺過去。當我開始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時,這層黏土就裂開了一條縫隙,讓我得以窺見裡面金子的顏色。然而,只有當我學會理解這層黏土存在的意義,以及它的具體成分-我用來保護自己的各種觀念和情感時,才能最終打破它,讓內心世界重放光芒。

你心中的黏土殼,就是你用來展示給別人看的那層面具。藏在面具之下的那些特質,就是你內心的陰影。陰影的內容往往與我們所展示的面具截然相反。有些人表面上無比堅強,內心卻非常敏感;有些人表面上風趣幽默,內心卻非常悲觀;有些人表面上和和氣氣,內心卻非常暴躁;有些人表面上聰明伶俐,內心卻總覺得自己非常愚蠢

許多時候,我們的面具實在太過完美,不僅騙過了別人,也騙過了我們自己。要想透過面具檢視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們必須首先意識到這一點。當我們感到不滿意、不高興、不痛快的時候,這是我們的面具與內心陰影在相互衝突

要想改變生活,你必須首先改變觀念。你必須承認面具本身的積極意義-保護你的心靈免遭傷害,而不是一味把面具當成妨礙你實現夢想的阻力。畢竟,面具也是你的一個方面,也是你內心世界的一部分

當你找回真實而完整的自我時,自然也就不再需要面具的保護了。你用不著再偽裝成另一個人,用不著再掩飾任何東西。大多數人之所以很難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們不願承認"自我"的客觀性,不願交出對自己生活和情感的控制權。



03/30/15  ()

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歐洲13處著名海灘

歐洲13處著名海灘  ()

https://blu172.mail.live.com/Handlers/ImageProxy.mvc?bicild=&canary=kPpK2z%2bYER14yry37W5cT%2fi28O0NgjnfG7JM6Fk4aaI%3d0&url=http%3a%2f%2fassets3.thrillist.com%2fv1%2fimage%2f1418345%2f1456x650%2fjpeg_quality%3d60%3bcrop


03/29/2015

想像力或夢想

想像力或夢想

缺乏飛躍的想像力或夢想,我們會失去一切可能性帶給我們的激勵與悸動。
夢想,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計畫

Without leaps of imagination or dreaming, we lose the excitement of possibilities. Dreaming, after all is a form of planning. ~ Gloria Steinem

人們必須察覺自己的想法、感受、言語和行為。言語是非常有力的,而且你不斷地在強化你的感受的能量。但是言語和你的感受並非永遠一致的。你可能說我要更多的錢,但是你的內在卻感覺自己是窮的。你想要有一個更好的關係,但是你的內在並不覺得那是你該得的,而你也不願意在靈魂花園裡清除雜草,以便吸引那個完美的伴侶。你說你要一個完美的身體,可是你的內在並沒有愛自己。你沒有愛你身體現在的樣子,你也沒有接受你正從目前這個身體狀況學習的課業。

身體只會對愛產生回應,而你們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愛自己的身體。你們很少有人因為愛自己而好好地、固定地滋養自己和身體。多數人也沒有給身體所需的適當保養,好讓它能夠重新產生活力,表現出全然的健康樣子。那麼,你怎能期望為自己創造出健康的身體?你一直不斷地強調的是你不想要的東西

【你居住的地方是一個鏡子你用意念、言語和感受創造出什麼,宇宙便會給你相同的東西】。當你宣告:「我病了,我受夠了這個那個」,你就是在創造一個很有力的斷言,你所說的內容,它的能量會回到你身上。你不斷在重申你不想要的東西。你要知道,宇宙會聽到和尊重你所說的。「假如她說她又病又累,並且一直用那麼多的力道在重申它,那一定是她想要的。我們就給她吧。」所以你就得到更多相同的東西,鏡子不斷地映照回來。

~摘自:奧若莉亞盧意詩瓊斯《地心文明桃樂市第二冊──人類揚昇的光啟之道》


03/28/2015  ()


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西洋歌曲


03/28/15

習近平的告誡

習近平:未來兩年將被淘汰的5種人...

看看自己符合幾條,沒有危機意識的人生最可怕!

1.     不勤於學習的人
有一個公式說到,思想觀念40%+人際關係40%+專業能力20%=成功。從這個公式里找自己的短板,缺啥補啥,社會需要啥你就學啥,不只是學感興趣的,而是學有利於社會,有利於成功的。

2.     對新生事物反應遲鈍的人
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誕生都與巨大的商機掛鈎。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誕生,又都在一片反對懷疑拒絕中悄然來臨。
21
世紀的新生事物一定和趨勢有關,而趨勢不是用眼睛看的。

3. 靠個人能力單打獨鬥的人
21
世紀是英雄退位、團隊進位的時代,"抱團打天下"已是趨勢,誰擁有人群,誰擁有市場。
1+1=2叫數學,1+1=11叫經濟學,一根筷子易折斷,十雙筷子折不斷。

3.     計較眼前、目光短淺的人
計較眼前會失去未來,計較小錢會失去大錢,沒有遠見必尋短見。
全世界最好的投資、最沒有風險的投資就是投資學習,學習可以讓人有遠見,學習才知道未來的趨勢。

5. 情商低下的人
世界上80%的人見了困難就躲避,這樣的人是失敗者,將一事無成。

世界上15%的人見了困難能迎刃而解,這樣的人是成功者。

世界上5%的人是打著燈籠找困難的人,這種高情商的人將成為登峰造極的人物。

事情發生的大小不重要,而你的想法、看法很重要。

遇到困難,不要退縮,要勇往直前!



03/28/15  ()

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將台語歌唱進國際殿堂 ·

將台語歌唱進國際殿堂
·         

「新世紀之音多明哥全民演唱會」曾由多明哥(左起)與瑪婷內姿、張立平以及台灣歌后江蕙合唱「雨夜花」壓軸,掀起演唱會高潮。(本報資料照片)
江蕙宣布引退,她的演唱會製作人、也是張惠妹經紀人陳鎮川說:「江蕙的貢獻不止是台語樂壇,她幫台語流行音樂創造了新局面,讓台語歌曲從夜市走到國際級殿堂。」她的〈藝界人生〉唱出所有藝人的心聲,卻只有她能夠達到的境界!
陳鎮川說,江蕙對歌壇的貢獻是有歷史意義的,不是暢銷不暢銷,她的退出代表台語歌壇的歷史告一段落,「如果阿妹是台灣歌壇的女王,那二姊就是台灣歌壇的皇太后。」她是專業、自律、零瑕疵的藝人,決定不再唱,放下這輩子最重要的依賴,去尋找到新的生活,非常偉大。
她經紀人陳子鴻為她寫過〈遠走高飛〉、〈溫溫的〉等多首歌曲,認為她最大的貢獻是跟著時代走,為台語歌注入新元素,讓台語歌聽起來時尚清新,「她唱功沒問題,幫她寫詞最沒有難度,再難的歌她都能詮釋得很好,用很淡的口氣唱台語歌,沒有一絲江湖味,這很不容易。」
前瑞星唱片董事長王祥基說,江蕙無法取代,她將台語歌推上最高境界,她一路從小秀場唱到現在小巨蛋,真的一步一步踏實往上爬,「她的經歷給現在的歌手很大的啟示,不要以為開過幾場演唱會就是真正的歌手」。
文化界昨也深感惋惜,作家劉克襄以「震驚」形容得知江蕙退隱,他回憶去年兩度在小巨蛋聽江蕙演唱會,「她的演唱會向來很安靜,聽眾裡有很多阿公阿嬤,那時我便感覺,像這種台灣緩慢的聲音就要消失了。」他認為,江蕙退隱是一個清楚的宣告。並說,現在音樂界往往對歌手做龐大的商業、工業式包裝,「但江蕙不需要那個東西,她只要站在那裡清唱,演唱會的票就會秒殺。」
吳念真說,江蕙最了不起的地方,是能與不同的人合作,把本土歌曲帶往新方向,「從最通俗的唱法到不斷尋求改變」。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對江蕙的歌耳熟能詳,「我最喜歡她唱〈一顆紅蛋〉。」他以「文化財」形容江蕙的音樂,「我的前任司機是20來歲的年輕人,是江蕙粉絲,車上都放她的歌。江蕙的魅力橫跨年齡層很廣,她不只是流行樂歌手,更是一個文化現象。」



03/27/15

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五間令人陶醉的閣樓-

五間令人陶醉的閣樓-  

http://links.supercompressor.com/54a37541a6cba8f943a75e092eor8.1ecu/VQySUkmOSDgAhdR2B133c



03/26/2015

幽默短文

Joke-3  ()

老公:如果有一天我在外面有小三怎辦?

老婆:姐妹一場,那就請他來家裡吃飯!

老公:你不生氣?!

老婆:我做一道拿手菜『香菇雞湯』幫他補身子!

老公:你真有肚量!

老婆:雞雞用你的!!


03/26/2015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人体彩繪

人体彩繪


https://blu172.mail.live.com/Handlers/ImageProxy.mvc?bicild=&canary=kPpK2z%2bYER14yry37W5cT%2fi28O0NgjnfG7JM6Fk4aaI%3d0&url=http%3a%2f%2fimg3.cache.netease.com%2fphoto%2f0026%2f2014-03-11%2f9N28T0NR4CJ80026.jpg

03/25/15

囫圇吞棗的新聞怪獸

囫圇吞棗的新聞怪獸

網路即時報導,是吃新聞的怪獸。這是繼電視台 SNG 之後的新一波訊息革命。
當年進新聞系,新聞學第一課教的是什麼?翻開王洪鈞《新聞採訪學》對於「新聞」的定義:「對一個足以引起讀者興趣的觀念及事情,在不違背正確原則下,所做的最新報導,皆為新聞。」這句話中有三個關鍵字「讀者興趣、正確、最新報導」,其重要優先順序則為:正確 > 讀者興趣 > 最新報導。在電視 SNG 即時轉播技術出現後,最新報導的順序往前挪移,而在網路即時新聞的時代來臨之後呢?事實上,新聞馬上就從「快、狠、準」到「快而不準」,崩壞的速度快到令人難以想像。
2013 年,黎智英一手精心打造的壹電視,因為 NCC 拖延發照加上本土有線電視聯合抵制上架,在不敵年年鉅額虧損之下,正式售予練台生。企圖心旺盛的黎智英,因而開拓了另一個戰場:「網路即時新聞」。用網路即時,來打敗電視的跑馬即時。用行動裝置,來代替他未能圓的電視夢。因此,既快又短的網路即時新聞類型產生了。這下子又如同壹週刊與蘋果日報當年入台引發媒體狗仔化一樣。各家媒體網站也相繼出現了即時報導。
於是,這一兩年來,網路即時也相對改變了人們閱讀新聞的方式,頁面不斷重刷以求最快的訊息。為了滿足越來越大的訊息胃口,即時報導成為吃新聞的怪獸先求有、再求好,先求快、再求準,先求量、再求質。於是乎,以前文字記者改稿,版本前後差異只在自己的電腦裡,但即時新聞卻以「更新」字眼區別編寫版本,讀者現在看的新聞,只在當下,一瞬即過。記者發出的稿件內容,錯字、文句不通、段落未結束、訊息錯誤等狀況,一再一再發生。為求快,不再正確的新聞,只能說是零碎的訊息,大量與迅速的產製,未經查證的字元組合,不斷更新與修改,卻引導了閱聽眾的錯誤認知。這樣的新聞媒體,還能算是建構並維護健全的民主社會的關鍵力量嗎?
王洪鈞老師對於新聞的定義,是最傳統卻也是最基本的原則。這是新聞的核心,不應該因為科技進步、時代演變、利益掛帥而有所妥協。但可惜的是,我們的確妥協了。無論是 SNG 轉播或網路,科技終究只是工具,是讓我們的工作能做得更好更順暢的方式,卻不能取代新聞工作的核心價值。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說:「好的社會需要好的媒體;好的媒體需要好的媒體觀察機制。」這不只是新聞自律,更應該全民富有媒體素養才能做到。要做個聰明判讀思考的閱聽人,而不是只會片面接收媒體錯誤訊息的閱聽人,否則,沒有閱聽眾監督、只管收視率與廣告效益的媒體只會不斷沈淪、社會也只會更加紛亂無序。媒體識讀教育亟需推廣,我們的政府,何時才能明白這個重要性?
作者

徐涵


03/25/15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世界各國漂亮的燈塔

世界各國漂亮的燈塔  


https://blu172.mail.live.com/Handlers/ImageProxy.mvc?bicild=&canary=kPpK2z%2bYER14yry37W5cT%2fi28O0NgjnfG7JM6Fk4aaI%3d0&url=http%3a%2f%2fassets3.thrillist.com%2fv1%2fimage%2f1435707%2f1456x650%2fjpeg_quality%3d60%3bcrop



03/24/15

只有柯文哲是「人上人」?

只有柯文哲是「人上人」?

日前有媒體指出,有台北市政府員工爆料,市長柯文哲時常會有「我要生氣了!」、「我台大畢業,當我聽不懂嗎?」之類的情緒性發言,造成部分基層公務員士氣低落。特別是「台大畢業」這件事情,引來許多正反兩面的輿論。柯文哲事後正式否認這件事情,強調自己會提到自己在台大醫院的經驗,但是很少會說自己台大畢業。
我們該先從學歷這件事情談起。市面上太多探討學歷對於「主管如何評價員工」的文章,例如學歷效應會影響職場上的第一印象,但時間越久,旁人對於能力的評價就會自然超越學歷帶來的效果。這些文章的結論大抵可以歸納成:「學歷對於一個人的職涯生活而言會產生影響,但這影響並不絕對。」
有趣的是,似乎鮮少人反過來思考,學歷對於「員工如何評價主管」的關係。柯文哲的身分是主管,當主管的學歷特別高的時候,員工可能會怎麼想呢
回到市府員工爆料這個個案來看。假設爆料為真,那麼我們應該要先想像一下,柯文哲在什麼情況下會說出這些發言?
我個人猜測,應該是基層員工擔心柯文哲過去沒接觸過相關業務,因此在解釋業務的時候多花了些時間交代一些基本的知識,因此柯文哲才可能說出「我台大畢業,當我聽不懂嗎?」這樣的發言。有工作經驗的人應該都很能理解,老闆事務繁忙,很容易反覆詢問一些基本問題。因此,部屬主動跟主管重複強調重點,除了可以避免反覆質問帶來的時間成本以外,更可以避免主管產生不信任感,這是一種「向上管理」。換言之,部屬原本是基於一片好意,但卻沒料到柯文哲真的聰明到可以不需要被反覆提醒,自然造成雙方都不愉快。
假設爆料只有部分為真,柯文哲並沒有「時常」強調自己是台大畢業這件事情,但我們能說市府員工說謊嗎?恐怕並非如此。這位員工的「感受」或許不是錯的。正因為柯文哲太聰明,聰明到他自己不需要強調自己是台大畢業,身上自然就會散發出一種「我是台大菁英」的氣息,所以我相信某些人確實會因為他這種氣質而有壓迫感。
換言之,不管柯文哲是否特別向員工強調自己的學歷那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他確實擁有優於常人的記憶力跟菁英氣質──而這樣的菁英感,我們往往會用「學歷」這個詞彙概稱。傳統上,我們相信主管除了結構上的權力以外,外貌、儀態、穿著、家世與知識等因素也會構成主管的領導能力;簡單說來,在能力相等的情況下,我們傾向認為一個氣質出眾、學歷耀眼的主管會比一個其貌不揚、學歷平平的主管還要更具有領導力。
既然如此,為什麼「學歷」出眾的柯文哲,反而因此受到責難呢?
柯文哲上任三個月以來,除了連續失言得罪各種團體以外,在管理上似乎仍沒完全上手。我不在市府工作,無法判斷他的管理技巧是否已經有所成長,但至少他在與媒體的應對進退上確實成長很多。
只是,當柯文哲接受媒體訪問,說出「不求人上人,但求人中人」的時候,我總不免想像市府員工的反應:「所以市長的意思就是自己是『人上人』,我們其他人頂多只能算得上『人中人』了是吧?」柯文哲的坦率是好事情,但如果這樣的坦率會挫傷他人〈特別還是他自己部屬〉的自信時,他顯然還得更加謹慎。
我認為柯文哲很適合帶領一群跟他學歷、能力都相近的人一起工作,我也相信過去他在台大醫院的領導表現一定很好,但當他面對一群異質性較高的團隊時,大概很難適用其過去的經驗。
領導不是「達成目標」,而是「理解情境,激勵員工,達成目標」。
「情境」是影響領導成效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這在管理學中已經是個超過半世紀的老議題。當柯文哲面對一群他「認定」跟不上自己的員工時,最困難的目標或許不是讓這些員工成長到他所期待的水準,而是必須要讓這些員工「相信」他們都可以成長到更高的水準。
如果部屬會因為主管能力出眾、學歷出色而感到敬佩,那麼雙方的互動關係就會是很流暢的「領導服從」,組織運作無礙。但如果部屬感覺到的是「恐懼」或者「自卑」,那麼主管的領導效果反而會大打折扣。主管要讓部屬感到恐懼或者自卑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當部屬處在負面情緒時,絕對不可能主動積極想把事情做到更好。
員工需要激勵,才能正確發揮能力。「你現在不好,你該跟我一樣好」跟「你已經很好,你可以跟我一樣好」同樣包含著「我期待你成長」的心意,但這兩句話觸發出的心理機制卻完全不同,後者顯然比前者更能激勵人心。
這是柯文哲的領導課,也是所有主管的領導課。
03/2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