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美國生活點滴-59【誰開了第一槍-Who Fired the First Shot? 】
美國生活點滴-59【誰開了第一槍-Who Fired the First Shot? 】
最近國際媒體發出勁爆消息,謂少數美國軍人長期駐在台灣,包括23名特種部隊、2名海軍、5名空軍。此消息震撼了全球關心台海局勢的國家。許多人納悶:美、中、台三國是那一國放出此消息?
值此國際現勢中,美軍駐台最有利的一方應是台灣,故台灣自然不會張揚。所以有人猜測是美、中任一國皆有可能故意放話。但其動機、目的及影響又如何?
ㄧ、如果是中共:
這是自己找藉口然後栽贓別人,發動侵台戰爭。類似918事變,日軍製造事端後打開侵華戰爭。但衡諸目前習近平打擊國內政敵方興未艾,國內經濟因天災人禍,頻頻受創之際,此時是否適合犯台?而且自美中建交以來,美軍人員不論多寡,駐台事實一再存在,兩國也心照不宣,彼此不願翻臉,而且中共犯台時機也尚未成熟。
本人認為這個可能性極大,因為這是試探姓的策略(tentative strategy)。尤其最近美國對中共的一些舉動和態度是有點挑釁性(provocative)。例如,蔡英文自稱是台灣總統(President of Taiwan),部分重量級的參衆議員認為: 中、台一邊一國。最近台灣國慶日,美國特准在前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館-歷史建築物【雙橡園】舉辦,蔡英文的國慶日演講,公開宣告:中、台互不隸屬。這是重話,毫無轉圜餘地,若無美國點頭,蔡恐不敢説出。這些在在顯示美國有意刺激老共,雖不一定真正挑戰。拜登走的是「威柔並濟」策略,但如楊潔篪所謂〈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美國豈能大意?
綜觀美國歷史,它從未主動發動戰爭,從獨立戰爭、美西戰爭、兩次大戰、韓戰、越戰、海灣戰爭等。值得注意的是,它多半與其他盟國併肩作戰,而且每戰必勝,或以和局結束。自開國以來美國尤其擅長〈合縱〉與〈連橫〉,如目前在亞太地區,美國與日本、韓國、澳洲、印度等國的結盟業已成形。最近軍演頻繁,導致中共出動數百架戰機不斷威嚇台灣。
依目前海軍軍力評估,美中兩國實力可能不相上下。但中共成軍較遲,也缺少實際作戰經驗,尤其戰略及戰術恐非美、日兩國對手。但中共不是被廈大「嚇大」的,當年毛澤東的出兵韓國,大出麥克阿赦將軍之意外。雖然中國人死傷比聯軍慘重,但把韓戰打成和局,確使世界對中國軍隊刮目相看。不過目前即將發生的太平洋海戰,中國擅長的人海戰術恐怕派不上用場。
至於用美國這一招「激將法」是否有效?恐見人見智。目前尚未看到老共的異常反應。但有識之士認為:若假以時日,老共奪取台灣的阻力可能越來越小。台灣人豈能掉以輕
Justin Lai冩於美國
10/11/2021
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人老
「老」這件事,其實是不知不覺的,因為從小到大,日子一天天地過,經歷過青少年、壯年、中年,當你警覺到老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唐突、意外,甚至不願意相信自己老了,但慢慢地會有一些現象、身體上的訊號,告訴你:你老了。
我不想變老
幾年前我的食量開始下降,我覺得很奇怪,因為以往食量很大,現在是再好吃的東西,都只能淺嘗,一開始還以為身體出了狀況,後來請教醫師,醫生問我幾歲,那時大概六十五歲左右,他說:「這是正常的。」我還很納悶:為什麼!
食量下降之外,經常打翻杯子或是東西拿不穩,剛開始很懊惱,覺得自己怎麼那麼不小心,後來才曉得,年輕時皮下組織分泌很多油脂,拿東西時會產生摩擦力,可以握緊物品,隨著年紀漸長,皮膚愈來愈乾燥,隨手拿取物品時,以為自己握到了,其實沒有。
老的跡象也逐漸蔓延到各個器官,家人和朋友都反應我說話的聲音變大了,電視機的音量也愈開愈大,原來是聽力退化,所以不自覺地提高音量。而且,看電視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閱讀也是如此,很難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一點一滴的累積,包括體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最嚴重的就是記憶力衰退。
這幾年身邊的朋友都有一個共通現象,就是忘記車子停在哪兒。前一陣子,我騎腳踏車去淡水,一般我都是早上騎車,那天忙到下午才出門,所以直接開車到河濱車道。
當時心裡有點急,停好車,腳踏車一卸下來,我就開始騎,結果回來找不到車子,加上天色暗了,我找了一個多鐘頭,非常沮喪,甚至一度坐著發呆,因為沒體力了,最後只好打電話叫兒子來接我。
生理的退化,立刻帶來很多生活上的挫折,接著心理的挫折也會跟著浮現--沒有信心。以前騎單車,凌晨一、兩點騎也沒問題,現在膽子變得很小,天黑了就想趕快回家,開車速度也變慢了。面對這些現象,你會覺得沮喪、懊惱,大概還有點兒不太服氣。
老來,我們沒有警覺,當我們要面對它的時候,又很排斥,最大的抗拒就是疾病和死亡。我常在想,悉達多太子四出城門看到老病死的現象,他也想不通,人生在世是否一定會面臨老病死,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嗎?於是悉達多去尋找答案,後來他覺悟了,人生本來如此,有生就有滅,老了就會病會死,所以佛陀給我們方法,告訴我們不要害怕。話雖如此,面對老病死還是會感到不安,我常開玩笑說自己「貪生怕死」,幾年前戒了菸,而且飲食愈來愈健康、維持運動習慣,因為想要活得舒服一點、活得久一點。
從觀察中學習老
我有一群朋友,以前常約出去打球,這二、三年間,大家的健康陸續出了問題,其中一個心臟開了二次刀,需要坐輪椅;一個最近得了流感,變成肺炎住進加護病房;也有人心肌梗塞往生。突然間,你會發現生活周遭都是老病和死亡。這有點像是,當你開BMW時,你會覺得滿街跑的都是BMW;當你開Honda時,你會發現街上都是Honda;當你六十五歲時,你眼裡看到的也都是老人。
我的公司在國父紀念館附近,天氣好的時候,兩側的公園內會看到一群老人坐著或躺在輪椅上,後面跟著一群外傭在聊天、講電話,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麼感覺?我幾乎每天看到這樣的情景,這也讓我思索:我們用什麼態度迎接老?面對老?
我是1948年出生,我們這一代,也就是現在六十~七十五歲之間的人,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父親那一代的生活和我們截然不同,沒有人可以做示範,我們必須自己摸索怎麼老。老是需要學習的,如果不去學習,就會跌跌撞撞、付出代價。如何學習?向彼此學習。
我身邊就有兩個例子,一個是媽媽,一個是哥哥。媽媽今年九十二歲,一個人住,自己買菜、做飯,有個外勞照顧,每個禮拜孩子和孫子都會過去陪她;而哥哥只大我一歲,退休不久,因為小腦萎縮退化,生活無法自理,現在住在安養院。
載大哥去安養院時,感觸很深,他的家當就是一個黑色塑膠袋,那些他珍藏的畫作、旅行時買的紀念品、名家吹製的花器、數百本藏書、幾面牆都不夠放的唱片、CD……都送人了,這也讓我看到,原來人生走到最後,一個袋子就搞定了,很多東西,真的是多了。
相較之下,媽媽為什麼可以一個人住?這狀況是誰創造出來的?不是我們兄弟,是她自己創造的。媽媽的健康不算很好,因為支氣管擴張,進過加護病房幾次,但是她懂得生活,有自己的消遣,經常動腦筋、找事做,而且能夠享受生活中的成就感和挫折感。如果一個人對什麼都無感,那就完了。
從媽媽身上讓我看到,要擁有獨立自主的老年生活,第一個要健康,不只是身體健康,還有心理的健康。這些觀點,年輕時我也不相信,現在終於服氣了,而且完全信服,因為眼前所有的毛病都是過去十幾、二十年累積而來,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古希臘哲學家推崇音樂和體育,因為運動鍛鍊身體、音樂陶冶心靈,身心得以和諧發展,生活品質就能提昇。所以無論什麼年紀,都可以從飲食、運動、閱讀、聽音樂等方面著手,將來會結什麼果,我們不知道,但要種下善因。當你懂得照顧自己、安排生活,別人自然就會來親近你,老了,身旁圍繞的是孩子、孫子和朋友;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旁邊就是醫生、護士和陌生人。
所以「老」這件事,不是只有自己的老化,還涉及醫療照護、人力資源配置等複雜的議題,這也是臺灣人口老化遭遇的困境。老了,如果沒錢怎麼辦?病了,由誰來照顧?……歸根究柢,還是先把自己照顧好,尤其年輕的一代,現在就要練習照顧自己,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社會國家的負擔。
學會獨處 享受一個人
對老的理解,可以透過觀察、閱讀,尤其現在資訊很多、取得很容易,但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體驗,因為老是自己的事情。
這幾年,獨自外出開會或談事情,一回到辦公室就忘了會議內容,只記得其中一、兩件事情,太太曾建議我做筆記,但寫一寫又懶了,這就是老了。其實我也想退休,但身邊有許多退休後生病或者惶惶不可終日的例子,讓我不敢輕言退休。
幸運的是,我很會沒事找事做;不用做偉大的事,就做平凡的事,平凡的事,會愈做愈開心。平常除了公司的業務,我還到政大、淡江教書,下了班,如果沒事,我就回家做飯。我很喜歡做飯,因為料理要有plan,從採買、備料、洗菜,最後還要洗碗收拾,動腦又動手,充滿樂趣。
老了要學會獨處,習慣自己一個人,並不是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一個人也可以很舒服、很自在。
心態決定一切
回顧這一生,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感恩,因為自己天性樂觀,所以即便遇到一些棘手的事,也不覺得是挫折。就像當初辦雜誌,負債累累,每天就是借錢、借錢、借錢,晚上睡在辦公室的桌子上,沒錢吃飯時就蒐集玻璃罐換錢,或者典當相機,採訪需要用時再贖回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覺得那是很棒的一段經歷。
那已經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說不定我還可以活個二十年、三十年,這中間會發生什麼事?會老、會病、親人會離開,這些都可能發生,所以我就是珍惜現在、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多年前,我受邀到雲南蒙自擔任時報廣告獎的頒獎人,典禮結束時,被湧進來的人潮踩斷腳,還好很幸運,送醫速度很快,獲得妥善的照顧。回臺後,太太從美國來看我,一進醫院就要拍照傳給朋友看,讓人啼笑皆非。當時還接到岳父的電話,他說:「恭喜,打斷腳骨顛倒勇!」這就是生命的哲學與面對。
聖嚴法師說過,環境不會變、事情不會變,但自己可以變。其實我的腳一直沒好,變成創傷性關節炎,走路走久了會痛,一開始我還拿拐杖,後來決定丟掉柺杖,要痛就讓它痛吧,照常走路、騎車、游泳,才發現真的可以和「痛」和平相處。
人生不能倒帶,如果抱怨自己倒楣,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同樣的,人一定會老,我們能做的,就是去迎接它。你的心情,決定你的處境;不要把焦點擺在自己身上,多關心身邊的人,看看小孩、小動物 、小花小草,人生會變得很有意思。(許翠谷採訪整理)
◎ 文:段鍾沂(滾石文化董事長)
https://youtu.be/xqIJVE6Bj-4
2021年9月15日 星期三
容易叫錯的姓氏!
容易叫錯的姓氏!
朴~讀“瓢”不讀 普
仇~讀“求”不讀 愁⋯⋯
單~讀“善”不讀 擔
解~讀“謝”不讀 姐
區~讀“歐”不讀 屈
員~讀“運”不讀 元
種~讀“蟲”不讀 腫
任~讀“仁”不讀 認
燕~讀“煙”不讀 宴
查~讀“渣”不讀 茶
華~讀“化”不讀 滑
曲~讀“取”不讀 趨
干~讀“甘”不讀 贛
相~讀“向”不讀 鄉
占~讀“沾”不讀 站
牟~讀“謀”不讀 木
阮~讀“軟”不讀 遠
龔~讀“弓”不讀 鞏
祭~讀“債”不讀 繼
冼~讀“險”不讀 喜
繆~讀“妙”不讀 謬
臧~讀“贓”不讀 葬
晁~讀“潮”不讀 兆
尉~讀“預”不讀 胃
俱~讀“居”不讀 具
召~讀“邵”不讀 趙
寧~讀“濘”不讀 凝
葛~讀“舸”不讀 隔
亢~讀"剛"不讀 抗
樂~有的讀“勒”有的讀“月”
覃~有的讀“秦”有的讀“潭”
紀~有的讀“擠”有的讀“記”
令狐(複姓)~讀“靈狐”不讀 另狐
万俟(複姓)~讀“莫齊”不讀 萬四
《您唸對了幾個呢?》
容易叫錯的姓氏!
容易叫錯的姓氏!
朴~讀“瓢”不讀 普
仇~讀“求”不讀 愁⋯⋯
單~讀“善”不讀 擔
解~讀“謝”不讀 姐
區~讀“歐”不讀 屈
員~讀“運”不讀 元
種~讀“蟲”不讀 腫
任~讀“仁”不讀 認
燕~讀“煙”不讀 宴
查~讀“渣”不讀 茶
華~讀“化”不讀 滑
曲~讀“取”不讀 趨
干~讀“甘”不讀 贛
相~讀“向”不讀 鄉
占~讀“沾”不讀 站
牟~讀“謀”不讀 木
阮~讀“軟”不讀 遠
龔~讀“弓”不讀 鞏
祭~讀“債”不讀 繼
冼~讀“險”不讀 喜
繆~讀“妙”不讀 謬
臧~讀“贓”不讀 葬
晁~讀“潮”不讀 兆
尉~讀“預”不讀 胃
俱~讀“居”不讀 具
召~讀“邵”不讀 趙
寧~讀“濘”不讀 凝
葛~讀“舸”不讀 隔
亢~讀"剛"不讀 抗
樂~有的讀“勒”有的讀“月”
覃~有的讀“秦”有的讀“潭”
紀~有的讀“擠”有的讀“記”
令狐(複姓)~讀“靈狐”不讀 另狐
万俟(複姓)~讀“莫齊”不讀 萬四
《您唸對了幾個呢?》
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
上帝和已逝男人之間的對話:
上帝和已逝男人之間的對話:
A man died...
一個男人死了…
When he realized it, he saw God coming closer with a suitcase in his hand.
當他意識到後,他看見了上帝提着手提箱走近他。
Dialog between God and Dead Man:
以下是上帝和已逝男人之間的對話:
God: Alright son, it’s time to go
上帝:好吧 孩子,該走了
Man: So soon? I had a lot of plans...
男人:這麼快?我還有很多計劃呢…
God: I am sorry but, it’s time to go
上帝:抱歉 ! 但是的確該走了
Man: What do you have in that suitcase?
男人:你那個手提箱裏有什麼?
God: Your belongings
上帝:你的所有物
Man: My belongings? You mean my things... Clothes... money...
男人:我的所有物?你是說我的東西…衣服…錢…
God: Those things were never yours, they belong to the Earth
上帝:那些東西從來不是你的,它們屬於地球
Man: Is it my memories?
男人:那是我的記憶?
God: No. They belong to Time
上帝:它們屬於時間
Man: Is it my talent?
男人:那是我的才華?
God: No. They belong to Circumstance
上帝:不。它們屬於事件情境
Man: Is it my friends and family?
男人:是我的朋友和家人?
God: No son. They belong to the Path you travelled
上帝:不,孩子,他們屬於你人生旅途的經路
Man: Is it my wife and children?
男人:是我的妻子和孩子?
God: No. they belong to your Heart
上帝:不,他們屬於你的心
Man: Then it must be my body
男人:那一定是我的身體了
God: No No... It belongs to Dust
上帝:不 不…它屬於塵土
Man: Then surely it must be my Soul!
男人:那肯定是我的靈魂!
God: You are sadly mistaken son. Your Soul belongs to me.
上帝:孩子 你錯了,你的靈魂屬於我
Man with tears in his eyes and full of fear took the suitcase from the God's hand and opened it...
男人眼裏含淚水,满懷恐懼地從上帝手裏拿過箱子,打開了它
EMPTY!!
裡面竟是空的!!
With heartbroken and tears down his cheek he asks God...
他淚流满面心碎地問上帝…
Man: I never owned anything?
男人:我從來不曾擁有任何東西嗎?
God: That’s Right. You never owned anything.
上帝:是的,你從未擁有過任何東西。
Man: Then? What was mine?
男人:那麼,什麼是屬於我的
God: your MOMENTS.
Every moment you lived was yours.
上帝:你的時刻,每一個你活着的時刻都是屬於你的
******
Life is just a Moment.
生命只是一瞬之間。
LIVE IT.
活在當下。
LOVE IT.
愛在當下。
ENJOY IT.
享受當下。
2021年9月5日 星期日
《晚三秒再關門的尊重》
《晚三秒再關門的尊重》
家裡的洗衣機脫水時,裡面發出很響的聲響。維修人員上門拆開一看,是一枚硬幣掉進了機器裡。
維修人員將那枚硬幣取出後,順便將洗衣機內部清洗了一遍,說洗衣機用久了要清洗,否則會滋生病菌,沾到衣服上對身體不太好。
洗衣機修好了,師傅提著維修箱出門,跟我說再見。
我並沒有立刻「砰」地關上門,而是扶著門對著樓梯口的師傅道再會。
我開著門目送他,直到他拐過樓梯口,才輕輕關上門。
晚三秒關門,使客人有「被尊重」的感覺
我能想到,此刻即使外面寒風割面,這位維修師傅的心裡也是暖的。因為他前腳離開,背後隨之而來的並不是「砰」的一聲沉重而冰冷的關門聲。他得到了別人對他晚三秒鐘再關門的尊重。
這種晚三秒鐘再關門的習慣,是我三年前去一位客戶家後養成的習慣。
那次因公事緊急,一份檔必須週末親自去客戶家拿。當我拿到文件,雙腳剛剛踏出客戶家的門,門就在後面「砰」的一聲重重關上了!
那一聲,驚得我一震!我願意相信這不是客戶的本意,他家陽臺是敞開的,我願意相信那是陽臺的風將門帶上了,因為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驗。
但是,儘管這樣想,那扇瞬間在我身後重重關上的門,還是讓我心裡掠過一片寒涼。我感到有一種叫做「被尊重」的東西從我的身邊悄悄滑走。
「被尊重」,有時候是多麼難得。
一旦得到,會讓人覺得三冬猶暖。
我們最有價值的給予,就是尊重!
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在冬天黃昏時刻,到自己家附近的街上散步。突然間有ㄧ位衣衫不整的老人乞丐跪倒在地上,向他伸出了骯髒又臭的手,而且紅腫的眼睛裡透露渴求的眼神對他說:『先生、先生,可以給我一點食物嗎?』
屠格涅夫看著乞丐瘦弱的身軀開始找尋身上口袋裡是不是有餅乾或麵包可以分給這位老人。找了一會兒,才發現自己沒有帶任何食物在身邊。這時候他覺得很抱歉,滿臉通紅。
於是他趕緊蹲下腰緊緊握住乞丐髒髒的手,誠懇地說:『兄弟啊,我真的很抱歉,沒能給你東西。』
沒想到這位老人立刻站起身來,緊握住屠格涅夫的手,臉上雖然留著眼淚,但卻是帶著笑容回答:『謝謝,這樣已經足夠了!』
屠格涅夫
原來,這位老人從來沒有遇到像屠格涅夫這樣懂得尊重他的人,不會因為他是乞丐而嫌棄,反而將他稱為『兄弟』,甚至願意握手。因此這位老人覺得沒有食物也沒關係,有這個心意已經足夠了。
尊重三個「要」,和三個「不要」
三個要是:
1.要將心比心
2.要謙恭有禮
3.別人說話要仔細聆聽
而三個不要則是:
1.不要怒罵或嘲笑別人
2.不要欺負或找別人的麻煩
3.在理解一個人之前,勿下斷語
09/05/2021
2021年9月3日 星期五
世界建築大師
世界建築大師
1901年初,東西方誕生了2位男孩,1位成了世界建築大師;晚生2個月的,成了中國建築大師。路易康與梁思成不只同年出生,求學時都曾師承保羅·克瑞(Paul·P·Cret),也都曾在克瑞事務所實習或工作,也在同年遊歐,思成在1972春天 、路康在1974春天過世。檢視2人軌跡,曾極靠近,但似乎都失之交臂,緣吝一面。
梁與林徽因
1位是工人移民之子,艱苦成長;1位是世家子弟,優渥養成,兩人都具藝術才華才氣洋溢且刻苦自勵,1位在自由民主的美國發展成了世界建築大師;1位在共產專制的中國發展成了中國建築大師。思成與中國第一才女林徽因相戀、結婚成為學術工作上絕佳伴侶,徽因死後8年,思成娶徽因遠房侄女林洙(也是學生程應銓前妻),2段婚姻都動見觀瞻;路康除正是婚姻外,另有二段婚外情, 路康與3個女人各生一個孩子。大女兒、二女兒、小兒子。三個家庭各自生活,3個孩子首度碰面是在路康的喪禮上,弟一段婚外情的安婷在建築路上對路康影響極大。
Paul C. Cret
(上述纏綿情路,放築塾創刊號登有《人間四月天VS.康父子情 》;第三期登有《人間四月天VS.康父子情之2》,可參閱。)
路易康
結論
路康與思成都在美國布雜大本營賓州大學建築系接受教育,路康4年取得學士學位;思成3年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且都在恩師保羅‧克瑞事務所待過,路康3年多;思成3個月。兩人都追求建築的〝本質〞,兩人都在學校教書,但路康輔以實務工作,不斷在理論與實務上深化;但思成必須分心面對改變的政治、政策,因此在理論上不斷的變形,甚至違背良心,說許多檢討的場面話。且須為政治服務率訪問團、參加國際會議,也斷了實務的操作機會。
路康成為世界尊崇的建築大師,身後許多建築被保存甚至花巨資整理維修,羅斯福紀念碑案甚至在死後年,才按設計圖紙興建啟用。辦了2次世界巡迴大展。思成身後雖得平反,一些文稿得以被整理出版,中國又政治正確的重予評價,但自1952年赫魯雪夫吹起的整風到1966年更為炙烈的文化大革命,對思成無言的摧毀。因此檢視這段《人生對場作》的過往歷史,讓人不勝唏噓,雖然歷史不能重來,但假若思成、徽因來了台灣,以他們兩人扎實歷練與對教育的熱誠,對台灣建築教育的方向與扎基,必定大有助益。以他們在古蹟調查、整理、研究的識見,對台灣史蹟文物的觀念建立與保存或許可以早上二十年,或許以他們的影響力,外雙溪故宮博物院、圓山大飯店會典雅許多?或許東門、南門、小南門不會被整建成北方形式,而得以原貌保存下來。或許因為對古蹟、歷建的進步觀念與做法,台灣許多日治時期興建的優秀建築得以保存下來?或許在台灣以思成早年運動健將的體魄可以活得比路康長壽?
時值路康、思成誕辰一百二十()週年,紀念這兩位大師也對兩人的來時路與努力作一番回顧,確信我們雖不參與政治,但政治絕對影響著我們,如何對政治善盡一份呵護的心,絕對是你、我輩的責任。
剛脫稿
今年適逢世界建築大師路易康與中國建築大師梁思一百二十年誕辰
以此文紀念2位大師。
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真相』-快樂的鐵匠
『真相』-快樂的鐵匠
古鎮的老街上有一鐵匠鋪,鋪裡住著一位老鐵匠。
由於沒人再需要訂製鐵器,他在鋪裡改賣鐵鍋、斧頭和拴小狗的鏈子。
人坐在門內,貨物擺在門外,不吆喝,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
生意也沒有好壞之分,每天的收入正夠他吃飯和喝茶。
當你經過老鐵匠的門口,總會看到他在竹椅上樂呵呵地躺著,手裡是一部收音機,身旁的小木桌上放著一把紫砂壺。
一天,一位文物商人從老街上經過,偶然看到老鐵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壺,仔細鑑玩之下,認定:此乃清代一位名家親手所作。
商人驚喜不已,欲以十萬元的價格買下它。老鐵匠先是一驚,後又拒絕了,因為這把壺是他爺爺留下的!他們祖孫三代打鐵時都喝這把壺裡的水,他們的汗也都來自這把壺。
壺雖沒賣,但商人走後,老鐵匠有生以來第一次失眠了。
這把壺他用了近六十年,並且一直以為:是把普普通通的壺,現在竟有人要以十萬元的價錢買下它?
過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閉著眼睛把壺放在小桌上,現在只要聽到響聲,他就要坐起來看壺是否還安在?
這讓他很不舒服。
更難以容忍的是:當鎮上的人知道他有一把昂貴的古董茶壺後,紛紛上門索問,還有沒有其它的寶貝?
有的甚至開始向他借個錢?更有甚者悄悄潛入門來“尋寶”。兒女們也在想:分點寶貝的遺產錢財~老鐵匠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
當那位文物商人帶著二十萬元現金,第二次登門的時候,老鐵匠~再也坐不住了。
他招來一眾鄰居,拿起鐵錘,當著眾人的面把那把紫砂壺砸了個粉碎!
接下來,日子漸漸回復平靜,老鐵匠依舊在賣鐵鍋、斧頭和拴小狗的鏈子。
每天躺在竹椅上,聽著收音機,用搪瓷杯喝著茶水,據說:他現在已經活過了一百歲了……
對於這個故事,最驚心動魄處,莫過於老鐵匠舉起鐵錘的那一砸!
隨後灑落一地的,不只是一堆碎片,也不只是一疊鈔票,而是:無盡的慾望、貪婪和痴迷。
所謂:知足者常樂,某些時候,能守住平靜方能守住快樂。
“老鐵匠與紫沙壺的故事”。通過故事主人公由平淡生活到痛苦糾結,再到痛下決心之後迴歸平淡生活的經歷描述,揭示了一種生活智慧。
用兩句詩來形容就是:
”不為浮雲遮望眼,平平淡淡度餘生”。
亦如同類故事的順口溜所說:
“鐵甲將軍夜渡關,
朝臣待漏五更寒;
山寺日高僧未起,
算來名利不如閒。”
這種智慧,算是一種人生的大徹大悟吧?
這種晚年生活的價值取向與活法,確實值得你我參詳參透……
♈~真相~
『那個老鐵匠”打碎的”其實是一個假的壺。真壺他還是私下賣給商人。
既賺了20萬,又斷了外人及子女的想頭。他其實是:因為有了這筆養老金,才活到100歲的。』
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20種快樂的方法
哈佛大學推薦:20種快樂的方法
1. Be grateful.
學會感恩。
2. Choose your friends wisely.
明智的選擇朋友。
3. Cultivate compassion.
培養同情心。
4. Keep learning.
不斷學習。
5. Become a problem solver.
學會解決問題。
6. Do what you love.
做你愛做的事情。
7. Live in the present.
活在當下。
8. Laugh often.
經常微笑。
9. Practice forgiveness.
學會原諒。
10. Say thanks often.
常說謝謝。
11. Create deeper connections.
學會深交。
12. Keep your agreement.
信守承諾。
13. Meditate.
反思、冥想。
14. Focus on what you’re doing.
關注你在做的事情。
15. Be optimistic.
樂觀。
16. Love unconditionally.
無條件付出愛。
17. Don’t give up.
永不放棄。
18. Do your best and then let go.
盡力而為,然後隨緣。
19. Take care of yourself.
照顧好自己。
20. Give back.
感恩圖報。
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令人困擾的中國領導人的姓
中國領導人最令外國記者頭痛的,是他們的姓。前任的兩位,一個是 President Who(胡主席),一個是 Premier When(溫總理),一個是「誰」,一個是「何時」,外國記者讀得舌頭打轉。但那麼多年了,好不容易也習慣了。
不料,這頭剛習慣了「Who」和「When」,接着來了兩個更拗口的,一個是 President She(習主席),一個是 Secretary Her(賀國強書記),這下挑戰更大了。英語記者如果不把舌頭捋平了,簡直沒法報道新聞:「She said, I mean he said... She said Who told When... He said, oh I mean Her said, oh yeah, I mean not her said, I mean he said... Oh, my God!」
中國人難倒美國人的時代,終於降臨了!
2021年8月21日 星期六
"酒乾倘賣無?"是什麼意思?
"酒乾倘賣無?"是什麼意思?
此文甚好,轉發共享,懇請大家務必讀完。 《酒乾倘賣無》是一首80年代從台灣傳遍華夏大地的歌曲,在全國各地區廣為傳唱。「酒乾倘賣無」的意思是閩南語「有空酒瓶賣嗎?」……
這首歌來自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跛腳的老人靠收集空酒瓶養活自己,老人是個聾啞,不會說話,孤單的一個人,過著孤苦的生活。
有一天他在街上撿到一個小女孩,他欣喜異常,認為這是上天賜給他唯一的禮物。 老人將孩子帶回家,用辛苦收來的空酒瓶,換錢買來廉價的奶粉,讓那個小女孩活了下來。在女孩6歲的時候,他們又撿了一條小狗,取名旺才。
聾啞老人,小女孩和小狗相依為命地生活在一起,小女孩的童年就在那一堆堆,堆積如山的空酒瓶屋中成長。
天生的好嗓子讓小女孩成為聾啞人的傳話機,在每一個清晨,女孩牽著老人,老人拄著拐杖,狗狗跟在他們後面。女孩大聲的喊著:‘’酒乾倘賣無、酒乾倘賣無‘’。
再後來,小女孩長大了,戀愛了,她愛上了一個作詞家。年青的作詞家一窮二白,但很愛她,帶她走進了藝術天地,使她成為了一個歌手,他為她寫了很多歌,對老人也非常好,每次來都會幫老人運酒瓶,和老人比劃著說話,逗旺才玩...... 然而有一天,女孩成名了,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有了房子,汽車和周圍追求的人......但女孩還是很愛男孩,她勸他和她一起住進大別墅,不要回酒瓶屋了,因為又聾又啞的父親,讓她覺得羞辱! 男孩不願意,仍然和老人來往,後來女孩越來越忙,名氣越來越大,生活完全由經紀人安排了。老人很想念女兒,央求男孩帶他去找女兒,但是還沒有進演唱會的大門就被轟了出來...... 再後來女孩也煩了,丟給老頭一大筆錢,讓他不要再打擾她,老人擦乾了含淚的眼睛,沒要女孩的一分錢,走時還留下女孩一直愛吃的一小袋松子! 男孩看不過去了,找女孩理論,這時女孩心裡卻根本聽不進任何勸言,因為兩人的地位太懸殊了,最終他們也只能分手。老人因思念女孩終於病倒了,男孩只好央求女孩,希望她能回家看看老人,女孩沒有聽他的!有一天,男孩打聽到女孩唱歌的地方,他告訴了老人,老人掙扎著要去看女兒最後一面。不料走在路上,一輛卡車飛馳過來,眼看就要撞著老人了,老狗旺才猛地拱向了老人,老人得救了,但旺才就這樣死了。男孩知道後決定為女孩寫最後一首歌,他連日連夜趕,頂著長期的貧困和思念,在他身體快不行的時候,寫下了這首歌,讓人送給了那個女孩。
男孩寫完歌詞後也離開了人世間。
演唱會上女孩不情願地打開紙條,這首歌的歌詞大意是:
多麼熟悉的聲音, 陪我多少年風和雨, 從來不需要想起, 永遠也不會忘記。
沒有天哪有地, 沒有地哪有家, 沒有家哪有你, 沒有你哪有我
, 假如你不曾養育我, 給我溫暖的生活, 假如你不曾保護我, 我的命運將會是什麼! 是你撫養我長大, 陪我說第一句話, 是你給我一個家, 讓我與你共同擁有它, 雖然你不能開口說一句話, 卻更能明白人世間的黑白與真假,雖然你不會表達你的真情,卻付出了熱忱的生命,遠處傳來你多麼熟悉的聲音, 讓我想起你多麼慈祥的心靈,
什麼時候你再回到我身旁,讓我再和你一起唱,酒乾倘賣無, 酒乾倘賣無...........
多年前的往事一一再現,堆積如山的空酒瓶,聾啞的父親,為了給她買一包松子累暈在酷暑的街頭,還有小狗旺才拖著尾巴和她玩耍!......女孩哭了,她終於良心發現,愧疚,傷心,不安!她反復學著這首歌,最後登台的時候,她通知樂隊加唱最後一首歌《酒乾倘賣無》。
女孩忘情地唱著,台下所有的人震驚了,所有的人都流下了眼淚,女孩在台上講述了自己的身世,然後不顧一切地跑向了醫院,她要見自己的父親。
當老人看到女兒時,一行老淚緩緩從腮邊流下,老人什麼也說不出口,只是微笑的看著女兒,慢慢的閉上了眼睛,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喊著,泣不成聲...... 這就是《酒乾倘賣無》,一個真實的故事...... 百善孝為先!獻給所有人! 也許,我們的父母,不曾帶給我們優越的環境和更多的財富,但是他們卻盡最大的能力,把我們養大,把他們最好的時光和經歷都給了我們。 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從慢慢會爬到漸漸行走,再到長大成人,他們付出了畢生經歷和心血。好好愛我們的父母吧,父母養育之恩,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
感悟: 看了這個故事,相信今後再聽到《酒乾倘賣無》,你一定會有更多感動...... 但,這遠遠不夠! 歌詞唱到:假如你不曾養育我,給我溫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護我,我的命運將會是什麼? 想象一下,假如沒有父母,我們的命運會怎樣?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論怎樣回報,都還不盡...... 感動之余,想一想,如何才能更好地報答父母吧。照顧我們,父母唯恐不及;感恩父母,我們也該唯恐不及!永遠記住一句話: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中國大陸當今崛起,將臺灣所有的好歌曲陸續翻唱。來聽聽這小女孩唱的「酒矸通賣無」n
https://youtu.be/48JO3OZOYqQ
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大陸只是進入戰時經濟
【名家觀點】大陸只是進入戰時經濟
奧康剃刀法則(Occam’s Razor)說:當對複雜現象出現好多種不同的解釋架構時,通常牽涉到最少假設(最簡單)的那個,就是最好用的。
從去年11月硬生生砍掉螞蟻金服數千億美元上市,大陸經濟過去幾個月出現讓所有西方政經學人士目眩神搖的自殘現象;摧毀滴滴、以掃黃力度集體消滅千萬就業人口的培訓產業、取消學區房、終止二手房買賣市場、幾乎全面停發護照、人民結匯急踩煞車。一連串難以理解的經濟自殘動作,連支持大陸長達25年的摩根士丹利前總經濟師史帝芬羅奇,都首度懺悔自己過去全錯了。
幾個月來,各種解讀習近平為何自殘,讓歐美日各大投行及大咖瞬間無預警損失數百億、數千億美元的文章及評論,沒有一萬則,也有一千則。真的不要「老朋友」了?經濟好到了真的不需要國際資金的奧援了?很多人還在拿金融或財政的邏輯來解釋這些自殘,或者用中共內部政治權力邏輯來理解。也還有基於文革意識形態的分析方法。實在想不到理論基礎的人,只能抓抓頭說:他瘋了!
本文提供一把奧康剃刀:習近平既不是經濟自殘,所作所為也不是因為他所信仰的任何意識形態,而僅僅是他做了一個決斷:大陸經濟必須進入「戰時經濟」。請別誤會,這個命題推導不出來「習近平打算開戰」的結論。開不開戰、有沒有能力開戰,是以後隨著形勢變化的決定。
習近平沒有瘋,而是理性的。在2021下半年的當下,唯有將整體大陸經濟推入「戰時經濟」的狀態,社會管理進入「戰時社會」,才能一石數鳥:去除政敵、掩飾民怨、集中權力。戰時經濟的思維模式是絕對短期的,不要談30、50年,連三、五年都不要談。權力垮了一切都垮了,誰在管你孫正義賠1千億美元、摩根、高盛賠幾百億美元。你們過去從我這裡賺的還不夠嗎?識相的配合我,我將來還你;不識相的,活該去吧。
戰時經濟有幾個特徵:內部資源循環、犧牲民生、集中於備戰基礎工業及軍備生產、所有過去的「沉浸成本」(sunken cost)都不算數、控制貨幣流通機制、控制社會思想,高舉民族主義、國家主義,抵銷人民對種種不幸及痛苦的怨氣。在這些目標下,病毒,無論是如何產生的、如何擴散的,對實施戰時經濟下的戰時社會管理是一種天賜的工具,鄭州黃河大水的死傷,也加強了戰時社會管理的必要氣氛。
接下來的一年,在2022的中共20大召開之前,世人還會看到各種光怪陸離的中國大陸經濟現象,但那不是發瘋,而是各種用「戰時經濟」安排,以斷尾保權的派系鬥爭行為。
唯有「權本主義」才能解釋大陸的經濟,資本主義不行(參考本專欄7月13日文)。披著資本主義外紗的權本主義,已經走到盡頭了,此刻唯有實施戰時經濟,才能維繫權本主義系統生存。
習近平腦子裡的認知應該是這樣的:一個靠我養的小小朝鮮,在一些不三不四的核武器支撐下,都能在世界上混70年,何況我泱泱大國,即使鎖國、與美國脫鉤,再混個一百年想來也不難,何況美國秩序現在也漏洞百出。
談點實際的。如同前述,中國大陸進入戰時經濟不代表就會對外打仗,但是,今天還與中國大陸經濟切不斷理還亂的台灣企業,恐怕得立刻順著戰時經濟的邏輯,估量一下自己的連帶受損程度。台灣企業再大,沒有華爾街大吧?(作者是「前哨預策」創辦人)
專欄作家 范疇
2021-08-17
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哲理-115)【處事與處人】
(哲理-115)【處事與處人】
任難任之事,應有力而無氣
處難處之人,宜有知而無言
〈赏解〉:
對困難之事,不應抱怨而須全力以赴°
對難相處之人,事先瞭解即可不該指責°
〈英譯〉:
Do your best in handling difficult things without complaint.
In getting along with people hard to deal with, you should know them but without condemnation.
〈日譯〉:
苦情を言わずに難しいことを処理するために最善を尽くします。
対処するのが難しい人々と仲良くするとき、あなたは彼らを知っているべきですが、非難す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
08/17/21
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蘿蔔乾的滋味
蘿蔔乾的滋味- 文/林海音
林老師:
請您原諒一個終日忙於家事的主婦,她以這封信代替了本應親往拜訪的禮貌。
寫信的動機是由於小兒振亞飯盒裡的一塊蘿蔔乾,我簡單地講給您聽。
這件事發生已有多久,我不知道,我發現則才有三天。三天前,我初次發現振亞帶回的飯盒中有一塊蘿蔔乾時,並未驚奇,我以為那是午飯時同學們互嘗菜味所交換來的。但當第二天飯盒的殘羹中又是乾巴巴的蘿蔔乾時,不免使我生疑,因而仔細看了兩眼,這才發現墊在蘿蔔乾底下的,是一小堆粗糙的在來米(秈米——編者注)剩飯,我們家向來是吃經過加工碾揀的蓬萊米(粳米——編者注)的,因此我知道這裡面一定有緣故。同時我又發現這個看似相同的鋁制飯盒,究竟還有不同之處:我們的飯盒,盒蓋邊沿曾被我在洗刷時不慎壓凹了一小處。這個飯盒連同裡面的飯菜,顯然不是振亞早晨所帶去的。但是我沒有對振亞說什麼。第三天,就是昨天早上,我裝進飯盒裡的有一塊炸排骨,我有意在等待這事的發展。果然,振亞帶回的飯盒中,沒有啃剩的骨頭,卻仍是乾癟的蘿蔔乾。而且奇怪的是,我們自己的飯盒又換回來了。
我相信這不是偶然的錯誤,而是有計劃的策謀,有人在幹著偷天換日的勾當。這是出於某一個人的行動,他所作所為,無非是想攫取我兒的營養,怎能不教做母親的我痛心!
林老師,您或許知道,我們並非富有之家,我的丈夫靠微薄的薪水養活一家,因此在每天給他們父子倆的飯盒裡,無論裝入的是一塊排骨、一個雞蛋或者一隻雞腿,我都會想到它來之不易。它是為了丈夫的辛勤,兒子的發育,我的節儉,才勉強做到的。所以我不客氣地跟您說,我們是禁不起這樣被人偷取的。
我也知道,在您的教育之下,是不可能使人相信有這類事發生的,但事實擺在這裡,又有什麼辦法。為了我兒的營養,我只好求您費費心,查明是哪個偷天換日的聰明孩子幹的。蘿蔔乾偶爾吃一次是香的,但是天天吃,頓頓吃,您想想是什麼滋味。怪不得那個孩子想出這樣巧妙的辦法,那臭烘烘的蘿蔔乾,他早就吃夠了!
為了您調查的方便,我想告訴您,今天早上當著振亞的面,我在飯盒裡裝進了一個大肉丸,您可以看看,到底是哪個今天要倒楣的孩子在吃這個大肉丸。
敬祝
教安
朱夏荔媛上
朱太太:
工友送進您的來信時,我剛在飯廳裡坐定,四十多個孩子正窸窸窣窣地吃著各人的午飯,我卻停箸展讀來函。我以懷疑的心情打開您的信,卻以快樂的心情讀完它,現在我以無比輕鬆的心情寫信給您,同時告訴您,我捉到那“賊”了,您所說的,那個“偷天換日” 的聰明孩子被我捉到了。我納悶兒了三天不能猜透的事情,因為您的來信而獲解決,這怎能不教我輕鬆愉快呢!就是在我執筆給您寫信的這當兒,激動的情緒仍持續著,因為有一張真摯可愛的小面龐深印於我的心上,為了這些純真的孩子,我也願意終生獻身于兒童教育!
我先告訴您三天來的情形,再講我是怎樣捉到那小賊的。這裡吃飯的情形您或許早已知道,孩子們每天早晨到學校後,便先把各人的飯盒送到廚房去,交給大師傅老趙,他便放進大蒸籠裡。午間各人到廚房去取蒸熱的飯盒,廚房旁邊是一間大飯廳,大家都在那裡吃午飯。我也不例外,一向是陪著孩子們一同吃的。
三天前吃午飯時,當我正舉箸,劉毅軍站了起來,他說:“老師,有人拿錯了我的飯盒,這……這不是我的。”我抬頭望去,可不是,飯盒打開來,橫躺在熱騰騰的蓬萊白米飯上的,是一隻香噴噴的紅燒雞腿,我知道那確實不會是劉毅軍的。我便對同學們說:“是誰拿錯了飯盒?是誰帶了有雞腿的飯?”
等了幾分鐘,也沒有人來認換。也難怪,飯盒的大小樣式幾乎都是相同的,而且家裡給裝了什麼菜,孩子們也知道的不多。既然沒有人來認領,只好叫劉毅軍吃了再說。毅軍津津有味地吃著雞腿,十分高興。不是我看不起劉毅軍,無父的孤兒,靠寡母穿針引線替人縫補度日,如果不是有人拿錯了,他哪摸著雞腿吃呀!
可是第二天,同樣的情形又發生了,我也不免奇怪,這是怎麼一回事?當劉毅軍打開飯盒,又驚奇地喊著有人拿錯了的時候,同學們都停下筷子圍到毅軍的面前看。今天換了,是一塊炸排骨。我問毅軍自己帶的是什麼菜,他很難為情地說:“只有一些蘿蔔乾,老師!”
我對同學們說:“看看誰拿錯了飯盒,炸排骨換蘿蔔乾可不划算!”同學們聽了譁然大笑,卻仍無人來認領。我雖也覺有趣好笑,卻不免納悶兒起來。劉毅軍也以想不通的樣子吃下了這頓排骨飯。
今天,當我們正為那個像小皮球一樣大的肉丸驚疑時,您的信來了。我在未打開信時曾對毅軍開玩笑說:“這是上帝的意旨,你吃吧!”因為他和他的母親都是基督徒,是宗教的信仰,才使他們安於吃蘿蔔乾的命運嗎?
說到蘿蔔乾,我實在還應當把一些情形說給您聽:劉毅軍的母親,在我去做家庭訪問的時候,她並不避窮,很坦白地對我說,一日三餐的籌措,是如何艱難,所以,她要我善為教育她的獨子毅軍。在這一點,毅軍倒從未使人失望。當毅軍的母親和我暢談家常的時候,她家的院子裡,正晾著一籃籃的蘿蔔乾。指著那些被吹滿塵土的蘿蔔片,她對我說:“老師您看,我晾了這許多蘿蔔,可也不是花錢買來的,附近有一家菜園,種了許多蘿蔔,當人家收成拔蘿蔔的時候,我就趕了去,把人家扔掉不要的蘿蔔頭、蘿蔔根、壞了心的、脫了皮的,統統拾了來。我再挑揀一遍,曬曬醃醃,可以夠我們娘兒倆吃些日子的。”
朱太太,您問我蘿蔔乾吃多了是什麼滋味,我想毅軍的母親吃著它的時候,當覺其味無限辛酸。就是毅軍,在他長大以後,回憶起他嚼蘿蔔乾的童年時代,也該有不少的感觸。如果有一天,他能讀到明朝三峰主人為他的朋友洪自誠所著《菜根譚》寫的序中的“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裡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這幾句話時,他會覺出,當年所嚼的蘿蔔乾,實有一種“真味”。
我跟您扯得太遠了,讓我們再回到飯廳裡去。我讀完您的信,停箸良久不能自已。我草草吃完飯,順著飯廳巡視一番。走到那個圓圓紅紅小臉蛋兒的孩子面前,我停下了,這孩子抬頭看見了我,有點做“賊”心虛,急忙用筷子把飯盒裡的蘿蔔乾塞到在來米飯底下。我卻在他旁邊的空位子上坐下來,側著頭在他耳旁悄聲問道:“蘿蔔乾的滋味怎麼樣?”他先是一驚,隨後竟裝著若無其事地回答我:“很甜,老師!”
很甜!我站起身來,回味著他這句話,想著您的來信,不由得抿嘴笑著走出飯廳,可是身後響起了跑步聲,有人跟出來了。“林老師!”我回頭站定,是小紅圓臉,他氣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老師不要講出去吧,劉毅軍的家裡實在很窮,他天天吃白飯配蘿蔔乾,所以……”
我的個子已經很矮,站在我面前的這個小男孩還比我低半頭,他的胸襟卻是如此遼闊無邊!
寫到這兒,您已經全部明瞭了吧。您要我調查的那個“偷天換日”的孩子,我捉到了,正是令郎朱振亞自己!
我當時點頭示意答應了振亞的請求,見他結實的小身影走回飯廳,我才無限激動地回到自己的房裡來。我一邊用毛巾擦臉一邊想,這蘿蔔乾到底是什麼滋味?它實在是包含著人生的各種滋味,要看什麼人在什麼境遇下吃它。
我又想,雖在如此紛亂醜惡的人間,善良的本性卻並未從我們的第二代身上失去,這是多麼令人喜悅的事情。
我不斷地用毛巾擦著,想著,擦了這麼久才發現,我沒有在擦油嘴,卻擦的是眼睛。喲,真奇怪!我原是滿心的高興,為何卻流淚?
當您看完了這封信,打算怎樣處理這件事呢?您會原諒“偷天換日”的孩子嗎?我倒要為我的學生向您求情了!
此復並祝
快樂
林海音上
2021年8月12日 星期四
Taiwanese mathematics
在網路上看到一個笑話,說有個台灣人去加拿大賞楓。
中午在一景點餐廳吃午飯,他點了個直徑9吋的披薩,過了一會兒,服務員客氣地端來了兩份直徑5吋的披薩,解釋說:9吋的披薩沒有了,所以就給您來兩份5吋的,多送您1吋吧!
這位台灣人一楞,客氣地請服務員叫來店老闆,當場給他演算了一下求圓面積的數學公式:S=兀r²,其中兀是圓周率,等於3.1415926 ~ 是圓半徑,算下來9吋的面積=63.62平方吋,而5吋的面積=19.63平方吋,兩個5吋面積加起來是39.26平方吋。
你給我三個披薩我還虧著呢!
怎麼能說多送我一吋?
老闆無語,最後給了他4個披薩並竪起拇指道:台灣人真厲害,數字敏銳度高,難怪能做出世界第一的晶片
.....
08/12/21
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鄭州水災的見証
鄭州水災的見証
太可怕了,這不是戰爭,僅僅是水災,鄭州就癱瘓了。關鍵是一切經濟活動,人與人間的交流全都停止了。因為無網共享單車打不開了。數字化程度太高,銀行沒法營業。出租車只收現金,而現金在群眾的手裡極為有限,完全無法週轉。大型超市沒法開業。老百姓買吃的,由於沒有現金,甚至拿香煙去換出現原始的以物易物情況。鄭州只得用大型無人機作為中轉來恢復通訊網絡,可是只能覆蓋移動通訊的50平方公里,那麼像北京一萬四千平方公里的面積,至少需要400架大型無人機在天空置留才能覆蓋,而且只能維持幾個小時。上哪去弄這麼多的大型無人機?這個事兒可太要命了。我們應該瞭解,不是城市數字化程度越高越好,越高越脆弱。難怪歐美不搞數字化城市,移動支付只佔極少的份額,大部分還是用紙幣。數字化城市極大地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以及管理的效率,但抵御災害和戰爭的能力十分脆弱。因此,數字化程度越高,越需要面對一個和平友好和安全的周邊環境。
我朋友回京後的感言:
出鄭州記感想之二:
鄭州回京後的直觀感受,現代化真好!但傳統的人力、非電子的應急系統仍然不能缺失。
昨天用了一天時間坐高鐵從鄭州到湖北十堰,今天上午又乘飛機回京,滯留鄭州三天終於回來了。
鄭州被困幾天,由衷感受到,不要迷信互聯網,重大災害,第一時間肯定是斷網與手機。
本來20號中午到鄭州,下午講課,當晚回京。沒帶充電寶,沒帶換洗衣服。沒想到下午的特大暴雨,彷彿天漏了。突然停水停電,手機網絡皆無信號,一天回到解放前。晚上只能躺在房間里,聽著外邊嘩啦啦的巨大雨水聲,什麼也乾不了,與外界完全失聯。甚至鄭州災情嚴重到何種地步,也無法知道,基本進入信息隔斷的黑暗時刻。
第二天去街上買水,餅乾,網絡結算都失靈了。幸虧帶了幾百現金,平常一年未必用一次現金,關鍵時刻排上用場。甚至火車上買吃的,手機不通,也只能用現金結算。我血壓高,每天一片降壓藥,降脂藥💊,沒帶多餘的,到街上藥店,用現金買到每天必吃的藥。總算明白,出門在外必須要有備份,以備急需。尤其是帶上即使一年也用不上的現金。
所以,城市應急系統不能完全電子化、自動化、智能化。鄭州東站就是反例,特大暴雨後幾乎所有電子顯示屏,電腦都關閉,廣播都沒有,上萬乘客就像無頭蒼蠅。應該有傳統的斷電備份系統,公共信息非電線傳送系統,否則大災害面前,可能一夜回到農耕時代!
鄭州人的反思:見證了這次大洪水,災難過後留給大家思考的東西太多!人生必備三樣,現金,手機,應急物資,昨天去超市,手機沒信號根本不能付款,所以一定要有一些現金在手裡。
所有的開門的超市都在搶購,家裡斷水斷電斷氣,所以都在買餅乾,方便面,礦泉水,火腿腸,蔬菜更是搶手貨,所有的蔬菜都被一掃而光,收銀台排起了長隊。
所以說是實體店鋪在災後幫助人們渡過難關,如果沒有實體店鋪,這次不知道要有多少人餓肚子,網購不是萬能的,社區團購是最大的禍害,沒有經歷過的,可能會覺得無所謂,當你真正絕望的時候,就來不及了!
這次冒著生命危險救人的,全部都是普通的小市民,都是社會的底層,但是表現出來的卻是大無畏精神,整個社會井然有序,更不開我們可愛可敬的河南民眾,我可以說這就是河南人的本色,河南人的驕傲。
家裡一定要留有一點現金,在你停電手機沒信號的時候,現金就是保命的錢,我這次是深有體會,不是家裡留了幾百塊錢的現金,我有可能要餓肚子,這不是危言聳聽,是災難過後的教訓。
有條件的家裡放兩桶,桶裝的礦泉水,這些都是應急的時候必備物資,兩桶水也就十幾塊錢,常備著。咱們希望用不著,但是用的時候卻是可以應急的,特別是住高層的住戶,更是要常備。
還有一樣那就是照明設備,一定要準備可以連續使用十幾個小時的照明燈,沒電的時候,特別是晚上,你就知道有了這個東西是多重要的事,這些都不值錢,但是一定要準備,並且經常充電,千萬別忘了!
很多人可能不在意,有句話叫做防患於未然,好了不說了,因為家裡沒有蔬菜,也買不來蔬菜,我去煮方便面了,一定要牢記我給大家的忠告,沒事多去光顧身邊的實體店,那是將來能救命的店,千萬別讓他們消失了,社區團購網購不是萬能的!
08/0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