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1日 星期日

(哲理-86)【義理與操守】


(哲理-86)【義理與操守】

     義重於生,雖匹夫不可奪志。
   士大夫失其守,或一言幾於喪邦

雖是販夫走卒,凡事義重於利,忠義精神不可任意剝奪。義指公義與正義,正當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忠誠的義務(loyal obligation) 。罔顧義理而苟且偷生乃懦弱行為。背義之死輕於鴻毛,忠義之死重於泰山。三軍可奪其帥,匹夫不可奪志。

有學問者應保持其操守,堅守本分,一句胡言亂語,輕易失言,恐終致喪國辱己。

                                                                      
《英譯》
Moral merit and loyalty weighs more than life. Even an ordinary people cannot be stripped of his will.
A learned scholar should keep what he deserves. Otherwise an impertinent word may cause him to lose his nation.

《日譯》
義理は、人間の生命よりも重要です。 普通の人々でさえ彼の意志を奪うことはできません。
学んだ学者は彼が値するものを保つべきです。 そうでなければ無意味な言葉は彼が彼の国を失うことがあります。


Justin Lai

07/21/2019

2019年7月8日 星期一

(古詩詞-87) 【一剪梅】


(古詩詞-87)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

 《原文》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注釋》
  紅藕:紅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蘭舟:用木蘭木造的舟,诗詞中多隻泛用作舟的美稱。
  錦書:前秦蘇惠曾織錦作《璿璣圖詩》,寄其夫竇滔,計八百四十字,縱橫反復,皆可誦讀,文詞淒婉。後人因稱妻寄夫為錦字,或稱錦書;亦泛為書信的美稱。
  雁字:群雁飛時常排成字或字,詩文中因以雁字稱群飛的大雁。
《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清賞》-錄自百科
  這首詞的創作時間,應以「易安結縭未久,其夫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
上片開頭三句寫分別的時令和地點;下片起句「花自飄零水自流」回應這三句。這些都是寫分別時之情景,其他各句是設想別後的思念心情。有的選本則認為,就詞的內容考察,是寫別後的思念,並非送別;開頭三句也是寫「別離後」的情景。從上闋開頭三句看,是寫詞人已與趙明誠分離,在孤獨中感物傷秋、泛舟遣懷的情狀。次句中的「羅裳」,固明指婦女服裝;第三句中的「獨上」,也只能是詞人之自述。至於以下各句,更非「設想別後的思念心情」,而是實寫別後的眼前景及心中事。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一些詞評家或稱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它的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說明這是「已涼天氣未寒時」(韓偓《已涼》詩)。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徵;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淒涼獨處的內心感受。這一兼寫戶內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開頭就顯示了這首詞的環境氣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闋共六句,接下來的五句按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雲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後的懸念。詞人獨上蘭舟,本想排遣離愁;而悵望雲天,偏起懷遠之思。這一句,鉤連上下。它既與上句緊相銜接,寫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兩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則又由此生髮。可以想見,詞人因惦念遊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雲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無論在舟上或樓中,都是縈繞于作者心頭的。
詞的過片「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之恨。
詞的下闋就從這一句自然過渡到後面的五句,轉為純抒情懷、直吐胸臆的獨白。「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閒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閒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雲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儘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閒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這首詩的結拍三句,是歷來為人所稱道的名句。這說明,詩詞創作雖忌模擬,但可以點化前人語句,使之呈現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點化總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僅變化原句,而且高過原句。李清照的這一點化,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李句則別出巧思,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樣兩句來代替「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的平鋪直敘,給人以眼目一新之感。這裡,「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藝術上有更大的吸引力(附註:書法中的才上應為筆誤,謹此致歉)
當然,句離不開篇,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並非一枝獨秀。它有賴於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前後襯映,而相得益彰。同時,篇也離不開句,全篇正因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有人稱此詞「語意超逸,令人醒目」。

Justin Lai

07/08/2019